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天气有点冷,先给大家灌一碗鸡汤暖暖身子,然后再进入正文。
有位同学,读大学期间因为基础相对薄弱,又因患病修过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在他们班的毕业典礼上,素来默默无闻的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位同学如今55岁,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俞敏洪。
好吧,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俞敏洪”,今天,我只想带大家看一眼,我见过的几位“中老年人”。
1.
第一位“老头”,说实话,我都搞不清他到底多少岁,据说是年过半百了,但看一眼他的气质和身材,我跟你说他不到四十,你也会信的。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读大学本科时的某节新闻史学课上,铃声一响,他分秒不差地推开教室门,走上了讲台。
这么跟你说吧,一开始很少有人相信他就是我们的“大学老师”,因为按照我们固有的逻辑与想象,一位大学教授,“应该”是戴着厚厚的花镜,走路一摇三晃,头发又白又稀少,讲得急了气息都调不稳的老学究。
但见他,神采奕奕,目光炯炯,简短干练的发型乌黑浓密,熨烫得比A4纸还要齐整的衬衫下包裹着硕大的胸肌,臀型紧致上翘,休闲裤不仅看不出褶皱,一打眼便知不是几十几百能扫下来的地摊货,比裤子还要有品质的,便是那个手拎皮包了,那种亮色的光泽让你觉得又新,又像是经过了多年的使用打磨。
一声“同学们好”,中气充沛,字字都能送到末排同学的耳朵眼里,只听某个位置有人在嘀咕:这怎么还来一位练块儿的?
如果你觉得他有点“不务正业”,那可就大错特错,且不论授课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有一次,我去他家交材料,见识到了什么叫“书房”,从质上看,门类齐全,一时之选,许多都是绝版书,而从量上看,把我卖了换来的钱去买他的书,估计都买不完。
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勤杂工,开过火车,当过记者,阅人无数,五十岁准备考博时,每天喝五大杯咖啡,还曾在不惑之年于公交车上拿贼,一句“我可以做三百个俯卧撑不喘粗气”吓得对方心凉半截。
他帅吗?如果单纯从样貌上来讲,不敢恭维的,但气质硬是把五官的因素轻松慑服,他的太太,也是他口中的“爱人”,像电影明星一样美。
同学们谈论起他,总会情不自禁地附上一句:大丈夫,当如是。
2.
第二位“老头”,则是名副其实的“老头”,体型干瘦,头发花白,个子也不高,跟每个爷爷的外貌都差不太多,但完全可以说是,一副1890后的躯体,架着一个1990后的头脑。
他是我研究生阶段学院内的一位导师,主讲方向为广告与文化传播一类。他对技术方面的知悉与熟练程度,是足以令所谓的“走在时代前沿”的年轻人,都感到羞愧的。
手机电脑玩得溜就不算什么了,各种新媒体工具的使用乃至是一些媒介融合的理念,他比00后都门儿清。
原本我也以为:可能就是因为学历高,外加术业有专攻,使得他对这方面了解得比同龄人多些呗。后来我才发现: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他有一种包容的思维观念和一个开放性的头脑。
我们常在走廊的某个吸烟区偶遇,来往得多了便会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他好像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再平凡的事物也能激发他的好奇,有时你跟他随便说个什么事,他就会提出来一连串刁钻又古怪的问题,有时在上课时,他会兴奋地跟台下的文科生,讲解佛学文化与量子力学的关系。
比知识多元更具魅力的,是思想的解放,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你跟他聊,他总是能给你提供一个与“父母之命”完全不同的,更加多维和长远的视角,有时你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别人接受不了,但他可以,且能顺着你的思路,给你点拨出几条可行的建议。
头脑年轻的人,才是真的年轻,思想年轻的人,永远年轻。
3.
接下来聊的这两位,用人口统计学的标准界定,应该会被我们划归为“中年妇女”,但我仍想花点笔墨,带大家看看“中年妇女”甚至是我们常抱怨的,“无用且无味”的更年期中,人的另一种活法。
第一位是来自美国外交部的某女士,原谅我忘记了她的名字,也顺便脱离下官本位的思想,一来外交官也是一种“工作人员”,二来她也做过许多其他门类的工作,甚至是当过一阵子的家庭主妇。
我们见面于一次座谈会的圆桌上,当时我只是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英文水平也一般,见到她情不自禁地脱口一句:You so beautiful . 她用汉语回了句“谢谢,你的发音是标准的。”再问她汉语到达这个水准,学了多久?她说半年。
交谈过程中她提及了自己的丈夫,孩子,和万千普通人一样的家庭生活,见她青春洋溢的笑容与充满活力的谈吐,这完全不像个中年妈妈。实际上,当时的她,已经和我的母亲年龄相仿了。
巾帼不让须眉,可绝非是外国人的专利。大学期间教我们新闻业务课的老师,虽然外表其貌不扬,但能让你看到另一种“美丽”。
她本科就读于一所跟名牌搭不上边,甚至称不上重本的高校,按她的话讲,大学的几年,过得像养老院一样的日子。工作了两年多,豁然发现眼前的一切并非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利用闲暇时间,苦学专业知识,又与实际工作结合着理解,如愿考上了某名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又在一线积攒了多年的从业经验,来到我们学校任教。
她在授课的时候,语速不疾不徐,不仅整个人的气质是舒展的,思路也很客观全面。有一次课间,她跟大家讲,下学期她就要去另一所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了,同学们多少有些愕然,毕竟眼前稳定又安逸的生活已经可以了,整个人也进入到了人生中的匀速运行阶段,干嘛还要弄个“老来俏”呢?而且,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年龄了,再去读博,是不是太晚了啊。
我只记得她当时露出了柔和的微笑,几乎是用一种最柔弱却又最坚定的语气说了一句:不晚的,我感觉,我能活到九十岁。
你知道吗,这句平淡如白水的话,却是我听过的最有力道的一句。
当时我有个强烈的预感:这个生命个体,是可以把时间这忙人的家伙,给活活耗死的。
4.
坦诚讲,比起纠结于“现在的我开始努力晚不晚”“目前的自己生存状态是什么样”,我更关心的是,我们四五十岁的模样。
比起“何时才能走上人生巅峰”与“我什么时候才能成功”这类的发问,我更感兴趣的问题是: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中老年?
我没口误,我说的就是那段大多数人都已经选择刹车,甚至是将其嫌弃的四五十岁,我说的就是同样作为人生之一的,后半段。
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中老年?
是精致自律还是大腹便便?
是观念开放还是僵化冥顽?
是暮光仍灿烂还是哀怨爬满脸?
是动辄感叹为时已晚,还是随时保持清零的心态,把终章当开篇?
我们常说“用十年后的目光来审视今天的自己”,如果觉得这话已经听厌了,那么不妨来个极致,“用一辈子的目光来看待眼前”。
确立长远的目标和考量,培养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保持着耐心,保持思想包容度,不因人废言,每天,哪怕每一个月,进步那么一点点,这既不是安慰剂,更不是无根据之谈。
有人说:啊,那你看,你两三年后不还是没怎么样吗?
不好意思啊,人的寿命可不止是那两三年。很多种下的种子,是会在时间线的某个位置上自然开花结果的,我劝读者朋友只要有目标,肯努力,就不要急,也不是说说就算,而是我心里清楚:人生确实是长跑,一时的领先与落后真的无关紧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这事儿确实还没完。
瞄准中老年,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相约中老年,那里会让你看到差距明显,有的人到那里已经急着去死,有的人则撞见了一片景色幽然。
十八岁与八十岁,都是人生。
End.
已出版书籍:《为你私人订制的烦恼药方》。新浪微博:@韩大爷的杂货铺
出版、书评、约稿、转载、开白等商务合作事宜请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bingo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