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而且强度还不小。它前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自己染上了这种“病”时,已经很严重了。抱怨是会上瘾的,尤其你周围有朋友家人“愿意”听你不停抱怨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掉入这个大坑。这如同每顿饭都吃同样食物,渐渐自己的味觉就会适应、甚至会上瘾。等到你需要吃东西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那种食物。这和抱怨让人上瘾的原理是一样的。你说出的每一句抱怨,实际上都不仅仅是情绪的宣泄,也是对大脑的刺激,它会让你的神经细胞适应,甚至期待这种消极想法的再次出现。
每当出现这种抱怨的状况时,都要提醒自己:“要启动防抱怨模式了,快点停下来”。如果开始的时候觉得困难,试着记录自己每天抱怨的次数。这种记录本身就是提醒,一旦你开始记录,就会发现自己抱怨的次数其实在不断减少。有些时候,我们无法选择,你的同事、家人、朋友,可能就有这种不停抱怨的人。我们无法选择,就试着给自己加一些防弹窗机制。
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记录自己的抱怨次数,以此督促自己戒掉抱怨。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才是生活幸福的前提。
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而已。当我们遇到麻烦,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因为它只能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无奈而已。
不向别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内心的骄傲,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与坚忍:能解决就去解决,这是一种能力;不能解决就承受,这是一种坚忍;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在第一个层面——能力上,就输了;而在第二个层面——坚忍上,从来就没有一丝一毫进步。时常告诫自己,我不能也不会允许自己成为那样抱怨的人,若是那样,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所以如果遇到困难,能够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忍受。总之不要让自己有机会染上抱怨的恶习。
现在“正能量”这个词广为流行。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就是“负能量”——抱怨。它会让一个人变得令人讨厌,令人厌倦;它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能力,失去承受的坚忍。抱怨的害处,并不仅仅在于浪费时间,也不仅仅在于那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它真正的害处在于,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平时的时候,偶尔气馁是正常的,谁是“铁人”啊?!可是,在逆境中,或者一些特定的关键时刻,放弃是致命的,不是吗?
抱怨最大的坏处在于:它不解决任何问题。你的成绩不会随着抱怨自动提高,你的工作不会因为抱怨自动得到解决。因为抱怨本身也消耗资源。你在抱怨上多花一份时间,就等于少了一份时间去解决问题。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每个人来说,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你观察一下就知道了,那些向你抱怨的人,说着说着就开始进入“表演”状态,他们很投入的,他们需要你的同情,他们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为了让你同情,为了让全世界同情,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扮演“一个其实更惨的角色”……演着演着,别人还没怎么样,自己先信了,不由自主地任由自己变成那个“更惨的角色”——你想成为一个“更惨的人”吗?开始抱怨就可以了,多简单!
珍爱生命,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