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南泥湾精神最核心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种精神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是怎么的一个悲惨场景?百姓口中的传说,一个高个子叫花子带着一群矮个子叫花子来到吴起镇。男人头发蓬松如草,分不清男女。衣服破烂不堪,看不清颜色。他们经历了苦难是我们穷极想象也不能及的。但是那又是怎么的气势如虹的场景?他们目光炯炯,他们神情自若,他们坚定不移相信人定胜天。自足自给,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

那一年,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我们的领导人,从来都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一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第二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

泥潭里插秧,山坡上养羊。有土就有地,有地就有粮,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有一种力量叫自力更生,有一种精神叫南泥湾精神,有一种革命除了打败敌人还要改天换地。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就是这种生生不息,开天辟地的精神,让我们的民族在一次次危难时刻走向光明,也正是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让我这个民族命脉薪火相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