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1年(长安宝元),一位才子在今四川绵阳油田(有异议)横空出世,满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可把他父亲搞笑坏了,心想:“这孩子长大一定是个大文豪”,后来,他不负父望,虽年幼,却十分喜爱诗书。
七岁时,他父亲为了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李白因爱喝酒,不拘一格而出名,殊不知这个看似轻狂的人也有无奈伤心之时。
《静夜思》
这是我们最早也是最熟悉的一首诗
李白四十二岁的时候,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长安。当时是天宝元年,玄宗皇帝召见了李白,并给李白很好的待遇,封他为翰林学士。唐玄宗并不想让李白参政,而是赏识他的才能,喜爱他的诗,想让他陪在身边做一个文学侍从。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转眼间李白在长安已有三年了。
三年来,李白做梦都想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却不如人意,加上他在长安放荡不羁,过着狂放的生活,有不少人嫉恨他,甚至到处诬陷诽谤他,使得唐玄宗也开始讨厌他。李白意识到自己远大的抱负不能实现,心中万分失望,他毅然辞官,准备离开长安。
临行前,李白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想着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以及三年来在长安的生活,更是感慨万千。
这时,一缕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李白的床前,那么洁白,那么柔和,象是蒙在地上的一层秋霜,顺着月光,李白抬起头来,看着空中皎洁的月光,激动不已,故乡,我的故乡,你在何处?激动之后,李白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静夜思》。
《月下独酌》
月亮一直是李白的心结,围绕月亮写了许多诗,这也是其中一首。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菩萨蛮》
天宝元年(742)秋,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屑“摧眉折腰事权贵”,在京不到两年便被皇帝“赐金放还”。以后长期继续他那飘泊四方的流浪生活。
这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其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此词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他还有许多这样的诗词,《三五七言》,《长相思》等都出自他之手,那个轻狂的少年也会老去,他心中的失望也渐渐积攒起来,一次次伤心,一次次失望,他又一次次站起来,他,从未放弃过,所以,他从未正真快乐过,只有举杯消愁。
那个轻狂之人,也会有跌入低谷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