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刚过完生日,首先恭喜自己,又成长了一年;
然后惋惜时光,又过去了一年;
最后再庆幸,还是平平安安的一年。
伴随着年龄增大,工作经验越来也丰富,职业选择也似乎越来越局限,这或许是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代价。互联网行业仍然在快速发展,跟不上节奏自然而然会被淘汰,很多从业人员带着焦虑在忙碌着。而我也不例外,即使各方面能力都在成长,即使所在业务仍在向好,但是自己也会在忙碌中对未来有些迷茫和担忧——自己所在行业会不会是:
智能手机时代的Symbian?
Web移动时代的flash?
手机游戏时代的页游?
...
观察思考,及时调整。这是应对未知,缓解焦虑的好办法。
正文
客户端危机
互联网行业在快速发展,随着时代更迭,总有行业消失,也会有新的行业喷涌而出。大学时代的我,用着的是诺基亚,想着的是毕业后做PC开发,但是阴差阳错入了游戏行业,还是做的C++后台、AS3页游。幸好早早脱坑,蹭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简简单单地做客户端开发,过上了几年好日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行业选择尤为重要,行业的发展决定了岗位数量、薪酬待遇和就业难度。就客户端而言,尤其是其中的iOS,依托着Apple强大的生态,优秀iOS在市场上仍然是刚需。那么,是不是意味着iOS客户端开发可以高枕无忧?
就我自己的情况来分析。我是15年开始做iOS开发,截止现在从事8年左右时间,对部分技术方向有些积累,应该还算得上一个靠谱的iOS工程师。但是我总有一些不真实的感觉:似乎所有的知识都是花点时间就能掌握的,积累的经验会局限想法,选择大于努力,人情大于能力等等。随着工作年限增加,自己似乎并没有变得不可替代,反而市场经常释放的危机信号:Android高端机崛起,自研鸿蒙系统崛起,iPhone销量下滑。iOS开发未来可能面临没人要的窘境,iOS开发不止天花板低甚至天花板要被掀开了。
虽然互联网一直在传递着悲观信息,但是理性分析告诉我:没有长久不衰的职业,经验积累和能力成长有益于未来,我离天花板还远着。现阶段能做的事情,是居安思危,是未雨绸缪,是持续学习,是常思慎决。
年龄危机
这是很多人经常会担忧的问题,随着年轻增长会不会被行业淘汰。从我的经验来看,这个年龄危机是真实存在的。上面已经讨论过客户端行业的问题,现在先假设行业是稳定情况,再来看看客户端的年龄危机的现状。
现阶段App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不仅是有研发成本,App也要备案才能上架。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放弃使用App,自然客户端的岗位也是越来越少,没有App业务也导致了高阶的客户端人才很难获得创业公司青睐。那么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客户端来说,能选择的就是继续在大公司深挖技术或者转型管理。但是不管是技术攻坚还是管理转型,都会面临着就业选择越来越少的情况。
与此同时,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活力也是一大制约因素。虽然正值壮年,但是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往往对于身体健康忽视,加上生活中纷繁的事务缠身,能够投入到职业上的精力也会逐渐减少。
我常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离开现在的团队,离开现在的公司,我的竞争力在哪里?我能给其他团队带来什么价值?我自己是否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现状是如果我离开这个平台,我大概率不能力独立生存于这个行业,或许可以趁着还算年轻换个团队,但是未来的我必然会继续面临大龄危机。
案例分析
从身边入手,寻找职业经历更丰富的人,思考他们是如何抉择。
管理型
过去几年中有幸认识两个比较厉害的工程师,成长经历大概是工程师->资深工程师->职能管理者->业务负责人。我觉得这样的成长路线,既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很强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判断力+目标执行力+团队协作+团队培养等能力,都需要持续学习和积累。
但是这些能力是必备的吗?拥有这些能力就能成为这样的人吗?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能力是随着所做的事情一起成长的: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加入团队,团队随着业务发展而膨胀,个人随着业务成熟而水涨船高。
如果分析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在合适时候用适合的身份投资有前景的业务,就是获得收益的最重要因素。这里我们不去讲努力与选择,也抛开其中的运气成分,用投资的方式来分析。可以发现,个人经历、个人能力就是本钱,适当的时机,也就是业务上扬前的低谷。
对于我的启示,我并虽然也有过不少经历,但是在能力这块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同时我对业务、对行业的理解还比较初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这样就有可能困在业务泥沼,也可能错失良机。
技术型
互联网技术圈子流传着很多技术大咖的传说,但是自己熟悉的并不多,尤其是持续做iOS客户端。最近几年接触到的资深iOS工程师,要么随着业务发展转管理方向,要么转行做架构师,要么做专注在图像、视频等技术垂类领域。受限于iOS行业的特性,似乎大部分资深工程师都会选择离开iOS这个行业,或者兼顾更多的领域。
如果抛开iOS的局限,我印象最深刻的技术型资深工程师,还得是以前认识的一位朋友——做了很多年安全相关工作,业内也小有名气。现在就依靠多年技术积累和业内影响力,可以在大厂比较轻松地工作,每天学习、工作和体验生活,真正实现了WorkLifeBalance。
看起来,纯iOS技术的出路似乎有些局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部分头部的App都在持续招聘着高阶iOS人才。iOS知识只是一部分,还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原理,以及更复杂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图形学。iOS平台上仍然有着很多需要高阶人才去处理的难题,而iOS的技术天花板也非常人能够触摸的,至少对于我而言这个天花板仍然高不可攀。
对于我的启示,iOS知识要持续地学习,保证自己在这个行业上的技术竞争力。触类旁通,保持新技术和新领域了解。(鸿蒙入门+LLM学习)
创业型
我自己也有过创业经历,对于创业关注度也很高。而身边也有朋友放弃大厂稳定的收入,去寻求一些突破机会。有个近些年交流特别多朋友,他在某块领域已经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也有很强的业务sense,辅以他强大的行动力,离职短短一年左右时间,他已经做出来成熟的产品上架,用户数和收入也在节节攀登。
他直言不讳对于原来环境的厌恶,也不掩饰自己创业就是为了买豪车、买豪宅的欲望。创业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尤其是从稳定的环境出来,置身波涛汹涌的创业浪潮。他说自己并不聪明,就是行动力强一些。但是在我看来,他拥有着超越常人的行动力。说的容易做的难,他不仅行动了起来,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思考,那只差时机成熟便可一遇风云便化龙。
对于我的启示,行动永远是最重要的。有想法很正常,但是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
关键词
从事互联网行业时间长了,难免也会接触一些“黑话”,对此我的做法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关键词,是高度的总结,能够帮助自己快速理解,绕过现象看本质。没必要去抨击这些关键词,不如想想如何用好它。举一些例子。
适当跨界:多视角看,知识积累;
问题抽象:剥离要素,便于思考;
价值认可:环境感知,价值判断;
复利效应:行业坚持,持续深入;
风口把握:上升螺旋,平台互惠;
第二曲线:保持增长,自我革新;
.......
这些是“黑话”吗?对于不理解、不接触的人来说,就是黑话。
但是用在合适地方,这些黑话可以高度概括做事情的思路。
总结——要做的事情
习惯性在分析之后,总结一番思路,再寻找一些需要坚持的事情。
Δ价值
Δ价值就是个人能带来的增量价值。对于团队而言,个人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和团队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不同人在团队中带来完全不同的价值,这是我近一年感受比较深刻的点。
时刻关注自己的Δ价值,保持基线,本职工作稳定产出,不抗拒,不焦虑。
广积粮
做好原始资本积累。项目经历、个人能力、物质基础,都是比较重要的原始资本。假设未来出现机遇,自己能力要让机遇看得上,同时也要有把握选择的基础。
持续学习,积累业务知识,了解行业趋势,做好技术积累、经验总结和分享,扩大影响力。
行动与思考
按照目标制定计划,按照计划行动,根据行动结果调整计划。
保持好年度目标,每周思考,年度总结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