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国家宝藏》这档文博类节目,人们也许只能在历史书中对你匆匆一瞥。不会有如此隆重的华彩乐章来向百姓大众介绍你。你,就是曾侯乙编钟——2400年前的一件国宝。在历史长河中,曾国如昙花一现,并没有激起多少浪花。但是,曾侯乙,一个小小的国君,因为精通礼乐,创造了一套编钟,给后人留下了一件国之瑰宝。
在湖北博物馆,隔着玻璃,隔着历史,我静静的看着你这件镇馆之宝。编钟,泛着青铜器特有的光芒,铸造精美,厚重古朴。我仿佛看到古人在你面前敲击乐章,感受到古今穿越的神奇。远处传来的编钟声,高音清脆,中音圆润,低音浑厚。编钟,神奇之处在于可以一钟双音。这一整套编钟,排列整齐,错落有序,就那样静静的矗立着,雄浑端庄。
曾侯乙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出生在整个战国时期一个比较和平的阶段。因为曾国国君当年对楚昭王有救命之恩,楚国与曾国盟誓,相约世代友好。楚惠王念及恩情,对曾侯乙还算客气。节目中的那段基于历史改变的表演含义颇深。楚惠王借讨论音律为名,实为探听曾侯乙的虚实。哪知擅长外交的曾侯乙其实胸怀坦荡,借编钟表明自己无之心。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只喜欢香奈儿爱马仕名牌化妆品和包包。这句话,放在古代一样得到了验证。曾侯乙有个精通音律的香妃,是当初他平定北方外族侵扰时,与邻国唐国结盟,唐国国君心怀感激,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香儿赠予曾侯乙为妃的。一次,曾侯乙攻打一座城池后,得到了一批战利品。其他的嫔妃都去争抢那些珍珠玛瑙宝石玉器,这个香妃唯独对几个锈迹斑斑,形状扁平的铜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被敲打后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她率领众乐师花了好长时间,才铸成了一整套编钟。如果没有这个香妃的相助,编钟也许不会如此完备。当曾侯乙突然病故,香妃悲痛欲绝,自愿陪葬,于是,她和第三套编钟,以及楚惠王亲自送的一口大铜钟,一起陪着曾侯乙被安葬了,就在主棺旁边。
楚王们终究忘记了曾国的恩情,也控制不了扩张的步伐,曾国,就这样慢慢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春秋时期的风花雪月和整套的编钟。后人再没见过编钟的样子,直至2400年后,考古发掘让古老的编钟重见天日。编钟让我们知道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12音阶的乐器,比欧洲的钢琴早了一千多年。
在节目中还有一段编钟的表演,是全国唯一的青年编钟乐团演奏的,乐团成员来自武汉音乐学院。这个青年编钟乐团演奏的是传统乐曲《茉莉花》。这让古老的编钟焕发了青春活力,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编钟的魅力。
国家宝藏,将中国介绍给世界,千年编钟,让世界聆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