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的容量是很有限的,能被他人心中所装,正常情况下,都是一种幸福,除非这个人不是他所喜欢的,这样,再多的付出关爱也只是一种多余的打扰。为他人操心,是一件很费神而又很苦的差事,操心的下场,正常情况下,会有看到结果的那天,那是喜悦的,会让人有种大业告成的感觉,但也可能一直都无果而终,只是一种空劳牵挂而已。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不仅仅是缘分,更需要彼此间相互的珍惜、包容、感恩,任何一份真情的获得,也许始于缘分,但只要有一方不去用心珍惜、呵护,都难以维持长久的。
早上醒来时,翻看微信,发现南开卢老师昨晚近凌晨一点又发了我两篇学术论文,指导我如何去研究学问。卢老师是曾任中华书局总编、清华大学古代文学博导、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当之无愧的顶尖级、泰斗式的大师傅璇琮老师的亲传弟子。2015年11月我报考清华时,傅老师尚健在,2016年3月,我去清华考试时,傅老师刚刚去世一个多月,享年83岁,这一年多,全国各地古代文学大家以各种形式、各种祭文纪念傅老师的去世,并由中华书局整理结集出版。在卢老师的微信空间里,我常常可以看到傅老师和卢老师之间那种父子般的师生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是一种真正的师--父--情。
昨天下午,一个人在办公室看书到将近六点半,叶天舟同学因为感冒,在床上也躺到六点多才起床,因为晚上我想让他去办公室帮忙,便相约一起吃的晚饭。他对我讲,他躺在床上,想到我要去考试、考上就要走人了,一个人在被窝里热泪淌了两行......
我所报考的南开张老师,从我第一次和他联系交流,他都以一种认真负责而又无私关爱的方式对我进行精心栽培,耐心指导。我当初加他的微信,是希望通过他的微信朋友圈了解一些学术动态,没想到我加上他后,他立马把我拉进了唐代文学研究会的微信群,里面各大高校古代文学研究大家都齐聚其中,经常会进行一些学术交流,也就是在那里,我加了很多其他大家的微信,包括卢老师在内,大大拓宽了研究古代文学的视野与方法。张老师自己的博士生都没拉进来而把我这个终生都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张老师门徒的门外学生拉了进来,并让我真的从中受益良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真的觉得自己就是张老师的亲生孩子了,因为,张老师是我学习古代文学道路上的第一引路恩师。
那日,我问张老师如何关注古代文学的前沿问题,他给我用微信回复了长长的一段文字,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手打的,而且还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网址链接一起复制给了我。那天中午,我习惯性地躺在床上午休,但却一直未眠,感动张老师对我太好了,感动的不止那一次。卢老师在发给我学术论文时,他会把涉及到学术问题的关键部分再单独复制给我看,生怕我忽视了。我只是二位恩师一个未曾谋过面的晚辈、学生,二位恩师却愿手把手地引导我前行,其二人对于我指导的耐心、细心、用心、苦心,我觉得已经超越了我对我自己学生的关爱之情,我的学生一个个都在跟前,看得见、摸得着,而于二位恩师而言,我则只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存在而已,但我却依然得到了二位恩师慈父般的雨露滋润。
德高为师,学正为范,人生苦短,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兴趣去做更多事情,只希望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三件事即可:一为读书做学问,一为教书育人,一为个人兴趣爱好之曲艺艺术。唯此而已!
谨以此文敬献二位恩师!祝福二位恩师周末快乐!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