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联系我,说儿子因为两次不交化学作业,课堂上被老师拎起来站着,然后老师还拍了照片发给她。孩子特别好面子,这件事情一定让他非常难过。这个妈妈问我她该怎么办?
我问妈妈,我说到底是孩子难过,还是你更难过?她想了想说,我觉得是我自己很难过。
妈妈把自己的想法带入了孩子,自己一筹莫展,已经没有能力去帮助孩子的下一步该怎么做。而孩子反而感受力下降,麻木了。
妈妈首先需要转念。
从一方面来说,其实人伤痛才会成长。如果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难过,不舒服,他才会想办法改变,才会真的成长,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契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孩子不做化学作业,只是问题的一个表征而已。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是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还是跟老师的关系出了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实际上这个“因”肯定是存在,才最后结出“不做作业”的这个果。问题暴露出来,实际上是好的事情。总比这个问题一直捂着藏着,最后越滚越大,到无力解决的时候更好。
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妈妈对孩子能有所帮助。首先倒不是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妈妈是否对这个事情有正确的认知。如果把成长放在第一位,把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就会淡定很多。静能生慧,才有处理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案:
1.看到孩子感受。无论他做对做错,孩子难过是真实。(有可能孩子情感隔离,唤醒他的感受,让他正视自己的感受。)我们不必也不能替他化解他的情绪和感受,但需看见。看见就是爱。
2.倾听,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情况越真实就能越帮助他。前提是需要妈妈放下评判。
3.问孩子的打算。让他面对,不逃避。有可能他说不知怎么办。帮他分析他当前的处境,面临的选择,每一种选择的利弊。最后作出决定。
4.督促或者说观察孩子执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