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人之初

家庭早期教育是基础性的,在儿童成长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这个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儿童和家庭的未来。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教环境建设必不可少,父母基本的教育理念也应具备。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3岁之前又是形成潜意识、人生剧本、早年信念的重要时期。"3岁看大,7岁看老",简要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3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雕塑品,至于是艺术品、高级品、正品,还是次品、残品,主要看原生家庭这个熔炉锻造的如何。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原生家庭的问题都会对幼儿早期心里造成不良影响,成为幼儿的潜意识阴影,成为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古代“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社会唯学历论的用人导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群体焦虑,导致教育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唯分数论甚嚣尘上。素质教育都在讲,应试教育都在做。家长同孩子的主要交流就是作业和分数,以至于人生的偏差愈来愈大,成长的烦恼愈来愈多。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学前化,中国孩子没有童年,童年没有游戏和欢乐。本应该做好奠基的工作,却都在做拔高的努力。

儿童时期,重在人生奠基。这个时期主要是培养孩子习惯、态度、意志等品质,打好心理、思想、行为的基础,为人生大厦打下牢靠的桩基。

当前的中国家庭,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由母亲承担的,母亲培养是一个社会课题。国外很重视母亲培养,就是基于一个好母亲就是一个好家庭的理念,从小女孩开始,就有意识地开展母亲教育。有这样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的爱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母亲的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母亲的三观影响着子女三观。一个家庭,不管情形如何,只要有一个好母亲,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报,就是家庭最大的福气。

纵观历史,每一位功成名就的大人物身后,几乎都有一位识大体、有见地、主意正的好母亲。昔有“孟母三迁”,宋代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近代胡适的母亲课子读书,都是母亲教育的典范。一个好母亲就是一个好家庭,一个好家庭才会培养出好子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Flask_wtf是Flask的一个表单扩展,对于表单验证比较方便。当然刚看了Flask web开发的前4章,很多...
    科幻经典阅读 246评论 0 0
  • 第一天来到简书的大家庭,很开心、很激动。
    往事如烟_想戒_难阅读 166评论 0 1
  • 今天该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还是没做完,于是死磕,加班就算加个天翻地覆也要把它做完。殊不知,一天给自己安排的工作量已经远...
    咸鱼在翻身阅读 329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