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河腐乳,是我家的一味小食。
提及官方对茨河腐乳渊源的考证,可以说历史久远,初现于隋唐、盛行于明清,发源与境内承恩寺关联密切。作为皇家寺院,历史上的承恩寺香火旺盛,斋食盛行,豆腐与腐乳也随之兴起流传。如此算来,茨河腐乳至少有1400年历史了。
俗话说,好水出得好豆腐。紧邻汉水的茨河古镇,境内泉眼密集,泉水旺盛。除承恩寺附近著名的五眼泉外,较大的泉眼有胡家泉、黄白泉、黑龙泉、龙王泉、南来泉。现在镇上的饮用水水源,就是上游水质最佳的胡家泉。
有了好水,做好豆腐还需要上等的点卤石膏。令人称奇的是,茨河镇坐落在优质石膏矿带上。从庙岗村到白龙庙,高品位的石膏矿,历来是湖北乃至豫南豆腐作坊的必备材料。
好水好石膏,造就了上等豆腐,造就了独特的茨河腐乳。
你可别小看这碟腐乳,虽是一道看起来卑微至极的佐餐小食,但能在我家的餐桌屹立不倒,肯定有其美味的秘密。
冬天的早晨,有一碗小粘米熬的绵软白粥,配上个煮蛋,再有一碟腐乳,完美盖过了当下各种营养早餐。
夏天,若是因为苦夏什么都不想吃,有碗白粥,放进凉水里拔凉了,就着腐乳一转眼就吸溜下肚了,还想着第二碗。那时候早忘记了三伏天儿的热,嘴里眼里也只有白粥和那叠腐乳了。
说起来,这碟小小的腐乳不但俘获了我们一家人的胃,还俘获了我不少朋友的心呢。有一次,一个朋友到家里吃饭。我看着他特别优雅地戳了一点腐乳,放进嘴里,完了还说:“真好吃,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当年祖父跟着家里的叔伯们出门学做生意,在临行前,曾祖母将自己腌制的腐乳装在一个小瓶子里,放进祖父的行囊。这样,远行的祖父除了吃无味的饭菜,总有一些自家的小食能解思家之情。
后来,祖父母也会在父亲的行囊里放进一大瓶腐乳。吃饭时父亲分给他的朋友们吃,那时候天天清汤寡水的学子们香得顾不上说话,生怕说话的功夫,腐乳就被其他人吃光了。
再后来,日子一天天富足了,原本咸香可口的腐乳也就无人问津了。
后来的后来,腐乳的手艺传到了我这代已经算是失传了,再也做不出小时候吃到的味道了。每当我想念腐乳时,便会风风火火去超市采购,虽说少了当年的味道,但总算能缓解一下对儿时味道的思念,一周的配粥小食也算是有了着落。
白米粥和腐乳可谓绝配。
喝一口粥,夹一点腐乳,舌尖是怎样的欢快地跳舞,就算用齿颊留香来形容,也真真的是少了些色彩。
文 / 汉室传承
图片 / 来自网络
华夏古今 汉室传承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anshichua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