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愿意做个重要的人物

文/幺女江小五

孩子因为被要求代替同学领奖受了刺激,放学到家第一句话就是:那个获奖同学今天上学了,本来我俩微信说好那天下午她要学校领奖的,结果午休她妈妈没叫醒她,所以她就没去成。我说,说明她也是想去领奖的,过程怎样现在都不重要了,她没去成就是结果,这件事情结束了就过去了,咱不想了,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虽然老师的方式有些随意,只是顺口而出的名字,或是近水楼台的选择,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个年龄孩子的感受,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激励孩子要争当那个上台领奖的人。生活里 ,工作上,学校里,谁都愿意当个重要的人物,大人是,孩子也一样的。


12点下班路过市一中对面的文具店,拥挤的店内过道塞满了下课来买文具买零嘴的学生,一眼望去全是人头。拿着手机问老板有没有这样的资料,老板喵了一眼说有,我等在门口,老板自顾自地忙些收钱递袋子,我又催问了三遍,老板的回答都是:有,稍等哈。着急回家做饭的我转身离开,老板跟没看见一样,此时此刻我不是那个重要的顾客。吃饭完又去才买到了我要的资料。


练习册作业写错了页数,老师布置的是第一节,孩子写到晚上11点完成了该节的选做内容,老师说孩子写的这些页没打算让学生做的,因为太难了,没想到你居然做出来了,下次把该写的补上就好。孩子说怪不得我做起来觉得有难度呢,还写了好久好久。我说学校不建议做,但课外班老师讲过,你应该没问题的,多练习还是好的。孩子说,老师问数学课外辅导都谁报的有班,全班40人只有三个同学没举手。好吧,大家都是提前学都是至少要学两遍的,但是效果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虽做错了作业,但因为有了老师的肯定并没有产生不愉快或是挫败,说到底还是被区别对待的结果,是个意外,也是个特例。


如果我们的经历中很少被看到,这个愿望可能就格外强烈,甚至牺牲自己也不在乎,同时又可能为自己的这个需要感到害羞,结果容易伤害到自己,也未必达到效果,成本太高了。

当你感觉到这个痛苦时,也意味着内心寻求自主和想要自己的生活的那个部分开始苏醒了,希望被看到、被接纳,好让这个自己茁壮成长。


每个人一辈子最大的需要就是被看到,我们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让自己被人看到,这让我们有种存在感,给予我们动力和价值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