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关于山的诗句,最喜欢的可能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他的,大多软绵绵或者山水合写,远不能把我心目中山的形象表达出来……不过,最喜欢的诗句也无法写出看到雪山的惊喜、震撼;想想也对,似乎没有一个诗人见过雪山,再直抒胸意的。。。这就是我等现代人交通便利的福利,可以飞。。。
这是我徒步之旅第一次遭遇到的雪山,天气晴好,心中马上想到一个词----“闪闪发光”,对!发着光的山,“耀武扬威”地立在那里,斜睨着我。。。。。
第二眼是看日出前一晚,我上楼顶收衣服,夜幕低垂,惊鸿一瞥。
第三次就是日出了,戴着头灯,走在黑黢黢的山路上,海拔3000米,一个小时的上坡,每一步都很艰难,待到山顶,不由“哇!”了一声。这一眼,心生欢喜……一切,都值得了。
关于“欢喜”,第一次是在一次朋友聚会听到的,说起他们多年令人羡慕的感情,她说:“看到他,我心生欢喜。”——这是我听到的关于感情最朴实、最厚重的解释。无关穷富、无关地位、无关距离、无关外貌、无关健康或者疾病,只是,心生欢喜!
返回的途中,我的同伴问我:“你说,咱们在“天堂”苏州,这些年“舒服日子”过惯了,怎么会在条件这么差的山里、在物质如此落后的国家呆了十天?我们到底怎样过来的?真难以置信!” 我答曰:“不懂。想不明白”。此刻,翻开一帧帧照片,心中似有所悟,那就是“欢喜”吧。仰望高山、静默、欢喜。
我去过西藏,坐车翻过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山;也曾去过玉龙雪山、到欧洲的雪山上与皑皑白雪近距离接触;但这些参观和游览都是驱车完成的,雪山带给我的,即便伸手可及,但却是冷冰冰的拒人千里。而在尼泊尔山里,一步步走来,回首望去,阳光照耀下,雪山在树的苍翠和杜鹃红色的绚烂中蓬勃而出、或欢喜、或骄傲、或羞涩、或矫情.....洋溢着烟火气儿,一片生机盎然!
站在山顶,美景历历在目,久久不愿离去。
在环线和ABC线的交界点Chomrong,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应该是看山很独特的一个视角,山间客栈里我吃到了最好吃的番茄披萨,徒步者们大多在此修整一二。在到的早的那个午后,不同地方来的美女们聚集在露台上,品茶、仰望雪山(其中有一个独自出行的,一口标准的英音、声音磁性、独立而知性,举手投足充满了自信的魅力,我很喜欢,她建议来一张集体合影)。
大早起来的露台,又是另一番景象:左面的雪山清晰可见、右面的山峦被遮蔽在阳光后,层层叠叠,如同一幅水墨画。。。
在水墨泼画的山峦前驻足了一个多小时,该说告别了,接下来就是回去的路程了;在下去的山路上,计划打乱的失落、很可能不会再来的遗憾,让我沉默无语;向导劝解我,下次再来挑战ABC,还可以试试EBC,我答:“可能我的膝盖不允许了。”那一刻,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是梗塞的。回眸望去,山峦依旧,无论我去、还是不去,他都在我仰望的方向,何必如此执着呢?——人生,舍与得,有多少舍不得、有多少不得不、还有多少的“得”是你的“舍”带来的?
与其嗟叹,不如往前,在每个休憩的路口,回望雪山的另一种巍峨。心情释然了,回去的路途就变得轻快而愉悦;而雪山,对我一点也不吝啬,每一个转角回头望去,或朦胧、或清晰、风姿绰约。。。。
在山里的最后一个早上,我拍下了关于山的最后一组照片。
你来,或者不来,山就在那里,让你仰望,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