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学校整体搬迁至静海团泊湖畔新校区。学校已入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政府三方共建高校之列。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新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2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9个。拥有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A-,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B+;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学校沿革

1958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中医学院。原天津市中医学校并入,在王串场建立新校舍(原址改为中医研究班)。10月11日,天津中医学院正式建立,校址在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0号。学院隶属天津市领导。学院是由天津市西医学习中医班、中医进修班、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校合并建立的。设中医专业,大学本科,学制五年,招收高中毕业生

1962年,学院迁入河北区王串场真理道。

1964年,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将原河北中医学院全部教师和图书资料并入天津中医学院。10月,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建成并开诊。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改为隶属天津市河北区卫生局领导,更名为“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并入河北医学院,改称河北新医大学。

1978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重建天津中医学院。 

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设中医基础、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学、医史文献七个硕士研究生学位点。中医医院划归中医学院,改为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981年2月,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院重新归属学院,定名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时名为天津中医学院。 

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医院联合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院。 

2013年1月,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 

2014年4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首家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天津市属高校 。7月,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市人民医院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2015年,根据《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学校成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8月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双峰道校区正式清校移交。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学校整体搬迁到静海区新校区。7月24日,学校成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员。同年,学校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天津市政府共建高校

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医学

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中药学

天津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医神志病学、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肾病学等

“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

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9 届毕业生总人数为 1827 人。

男女比例1:2.48,天津生源20.4%。

就业率为 88.29%。

深造情况

1、国内升学

有 508 人升学,升学比例为 27.81%。

升学比例较高的学院是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2、保研情况

根据研究生院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

共推荐出52名应届本科生。

保研率2.85%。

工作情况

1、职业流向

医疗保健/紧急救助 56.8%,销售 10.4%,行政/后勤 6.2%,生物/化工 5.0%,中小学教育 4.6%。

2、就业行业

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 54.0%,医药及设备制造业 24.9%,教育业 8.1%,政府及公共管理 3.0%。

3、就业单位

4、重点单位

5、就业地点

44.7%的人在天津市就业,有 14.6%的人在北京市就业。

6、薪酬

2019 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5359 元。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7%。

月收入较高的学院是管理学院(5753 元),月收入较低的学院是中药制药工程学院(5133元)、针灸推拿学院(5183 元)。

专业与选科

2020年在山东省招生的26个本科专业中,一部分是对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有选科要求;另一部分是不提限科要求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