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班主任原老师缓慢的在讲台上踱着步,念道:“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一首诗。大意是:鹅灵活的弯曲着脖颈,向天上欢快的叫着。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青青的水波。我们班刘春涛家有两只大鹅,放学后你们去观察一下。天鹅的羽毛像雪一样洁白,大家可以看到窗外鹅毛般的大雪。到了春天,鹅下到池塘里捉小鱼,由你们的爸爸妈妈带领,去观察鹅掌在水中游泳的情形。”
“原老师!”门外探进个头来,皮帽子上顶了厚厚一层雪,口鼻里冒着白气,“校长让您马上到办公室开会。”原老师扭头对门外的人说:“好!”目送那个人关上教室门,去了下一个班级。“同学们,《咏鹅》你们按我的朗诵方式读二十遍,并把它背下来。认真体会诗的韵脚和本文意义,想想文中的画面。我要去开会。”
教室里抑扬顿挫,响起了《咏鹅》的读书声,仿佛几十只天鹅在歌唱。随着二十遍的任务完成,教室里陆续静了下来,交头接耳的情况多了。班长是个留级生,活泼好动,因为学过一年,很快背熟了。他旁若无人地推开教室门,走到校园里,捧起了一大块雪,又回到教室的座位上。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他,副班长就坐在他不远的的地方,看不惯说:“吴班长,你作为班干部怎么可以违反班级纪律!”班长“嘿嘿!”一笑说:“老师说,鹅的羽毛像雪一样洁白,我看看雪片是不是像鹅毛一样!”教室里静地掉根针都能听见,班副又说:“那也不能在上课时间到校园里挖雪!”很多人看得清,班长手里的雪早就变成了雪球,冰得嘴里“唏溜、唏溜”响,来回换着手。分明没有观察,雪是不是像鹅的羽毛。他站起来又说:“谁如果想看羽毛是否像雪一样,可以到外面看一下。”
教室里马上骚动起来,胆大的同学顺序地走到校园中挖了雪,先后回到座位上玩起来。老师的女儿是我的同桌,经不住诱惑,她也跑出去了。我心里想:班长在班主任面前就是一根草,那里吹那里倒,他的话在班纪律面前pi用不管。身边的几个同学把雪球高高地抛起,教室成了娱乐场,大呼小叫。我又想:这么多同学都玩雪球,同桌也出去了,玩雪球多好呀!太有趣了!我已经感到玩雪球的乐趣了。我箭一般的速度冲出教室,挑最近最厚的雪处,捧了一大块,又猴子一样窜回座位上。手上的热量传到雪中,稍微融化的雪加上手的握力,瞬间变成了雪球。
“老师回来了!”一个跑回来的同学释放了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拿雪球的像潮水一般向门口涌出;挖雪的像狂风一样向门里挤。进出的同学基本上卡在门里门外。冬天的教室放了一个取暖的铁炉,使门内的空间更狭小。堵在我前面有七八个同学,我想:“等我把雪球扔了,肯定被老师逮住了。”急中生智,“把雪球越过同学们的头顶抛到门外不是更快吗!”从座位跑到同学身后和那一闪念都是一瞬间的事情,我慌慌张张用尽全力把雪球抛了出去。“啪!”雪球不偏不倚砸中了玻璃,有一扇门是关着的,玻璃应声碎裂,雪球崩塌,一部分落到地上,一部分粘在玻璃上。我闯下大祸了!
教室里安静极了,我在等待严厉的惩罚。八几年的小学,办公室和教室“一”字排开,村学校大概有四十多间,一百多米,除了幼儿园,一年级离办公室最远。老师终于进来了,而我的心仿佛经过了几年的煎熬。老师问:“是谁把门玻璃打破了,主动站起来,承认错误!” 叫到第三个人的时候,叫到了我的名字,还没等我说话,同桌站起来说:“爸爸!我同桌他没出门,肯定不是他。”我“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同桌扯了扯还趴在课桌上的我,我抬起泪眼望着她。她微笑着拉主我的手,放进她的衣袖里。“天啊!”她那只雪球竟然藏在棉袄袖里,融化成了核桃那么大,袖管殷湿了一大片,冰凉冰凉的。她叫原雪梅,按她的描述,老师把她喻成雪原上的一株寒梅,冰清玉洁,独自芬芳。我的名字什么寓意也没有,更显得她那样珍贵,那样可爱。她问我:“你一直是最遵守纪律的同学,我一直没有看到你出教室,为什么玻璃是你打碎的?”我对她说:“你刚出去,我非常快的把雪挖回来了,那时你还没回来,突然听到老师回来,就急匆匆扔掉雪球,没想到会打碎玻璃。”我也问:“没看到你拿雪球回来,你为什么没扔掉!”雪梅说:“我觉得雪球好玩,没舍得扔,又怕爸爸发现,就放到衣袖里了。放到哪里是我的自由,他们谁也管不着。”“自由”是什么?我愣愣地看他,说:“你的湿衣服还不是要老师给换吗?”
第二天,班长撤了职,副班长升格为班长,某同学损坏公物,照价赔偿,妈妈被通知到办公室交了一元三角八分钱。妈妈对我说:“只要是错误的事情,坚决不能做。遇到什么坏事情,不要着急慌张,那样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学费一年三元钱,半年内你不用上学了。”也许是妈妈忘了,谁也没有停了我的学。多年后,我也从中认识到,“过犹不及,事缓则圆,事急则乱”的道理。警惕我以后的生活。
雪球连着雪梅和碎裂的玻璃镌刻进童年的生命里。第二年,那个侠肝义胆的同桌,去了她妈妈所在的学校,掖县的一个海岸边。多少年,时常想起她来,不知道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