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北京卫视跨界歌王决赛。张继科请来了帮帮唱嘉宾叶世荣、黄贯中,Beyongd乐队的两名成员。
他们演唱的歌曲是《不再犹豫》,这首歌是我上初中时最喜欢的。
无聊望见了犹豫,
达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止。
谁人定我去或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
问句天几高,心中志比天更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
这首歌是Beyond从非洲探访难民后,黄家驹根据当地人的苦难经历创作完成的。
在80后心中,Beyond乐队是神一般的存在。很久以来就想写一篇关于Beyond的文章,却迟迟不敢动笔,因为我害怕自己拙劣的笔表达不出对Beyond的那种感情。
今天再次看到黄贯中和叶世荣同台,叶世荣已经发福,不再是曾经那个翩翩少年,却也有着岁月沧桑磨砺之后的成熟美。但我知道,那个曾经的青葱岁月,那个Beyond乐队的少年们,都已悄悄长大了。
时间要倒回至1998年。
那时,我在上初中。第一次知道Beyond,是通过我的同桌。他唱歌很好听,每天都哼着歌,当时唱得最多的就是《喜欢你》和《真的爱你》。
再后来,我发现班里的好多男生都喜欢这个乐队。于是,我们借来磁带听,便从此一发不可收。
Beyond是香港殿堂级乐队。黄家驹意外身亡,更加重了这个乐队的神话色彩。他们曾经的每一首歌,都成了经典,每一个旋律,都让人反复回味。
班级开联欢会,我和几个同学围着平时用来放英语听力的录音机,听Beyond乐队的歌,一听就是一下午。那时流行抄歌词,我们每个人拿着歌词本,跟着录音机一起唱,磁带一面一面翻过,我们就一遍一遍听。
当时,每天晚饭后,学校有个综艺广播可以点播歌曲。有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跟我们说起这样一件事。她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初三的一个男生给她的班级的女生点播了一首歌,就是《真的爱你》。之后,她把这个男生叫到了办公室,批评教育了一顿。
她把这件事讲给我们听,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要学初三的男生那样,小小年纪就思想那么复杂。
那时没有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因此我也一直以为,《真的爱你》就是唱给爱人听的。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这首歌是唱给母亲的。
而我们熟知的那首《光辉岁月》,是献给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的。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在他生命里
仿佛带点唏嘘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
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那时每天捧着歌词看,发现Beyond的歌,跟很多人的都不一样。在他们的歌中,关注更多的是和平、平等、爱。每一首歌背后,都有一定的含义。
虽然那时年纪尚小,但我已能感受到,Beyond是有文化内涵的。
相比后来兴起的口水歌、网络歌曲,Beyond真的称得上是用心做音乐,通过音乐传播爱、和平与普世价值观。
《amani》这首歌是呼吁资助非洲难民儿童的。黄家驹创作这首歌时,海湾战争刚刚结束,他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呼吁人们热爱和平。amani就是和平的意思。
Beyond的歌有深刻的含义和时代背景,这也是它能够多年被人传唱却永远不会过时的一个原因。
为了能听懂Beyond的歌,班里很多人都学起了粤语,或者通过听歌学会了几句话。
初二换宿舍,我和另外三个女生被分到了合寝,就是跟其他班级的人在一个宿舍。
对面床的女孩梳着板寸,即使是男孩子头,也掩盖不住她的美貌。她长得很清秀。每天,她都双手插兜,哼着Beyond的歌,来来回回。Beyond,是她最喜欢的乐队。
有时晚上熄灯后,宿管老师下了楼,我们会让她唱两首Beyond的歌。她也就特别大方地给我们唱,毫不扭捏,唱得如痴如醉。
有时,我就在她低声的歌声里渐渐睡着了。
上高中后,更多的同学喜欢Beyond,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同学里最受欢迎的乐队。
那时流行起录音机,少数同学有的,就互相借来听。磁带也是东借西借,歌曲好的磁带非常抢手,经常在同学手中传来传去。
戴上耳机,传来黄家驹低沉的声音,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歌声里。
那时觉得,会唱Beyond的歌的男孩子真帅。
时间会慢慢过去,歌曲不会。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歌曲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都能把人瞬间拉回到那个时代。
Beyond于80后,就是青葱岁月,是那白衣飘飘的年代。多年后,耳边再次响起熟悉的旋律,依然熟悉,热泪盈眶。
每首歌里,都有着我们对青春无数的回忆;每首歌里,都藏着我们那无怨无悔的青春。
有时候我经常会想,如果当年黄家驹没有发生意外,如果Beyond乐队一直唱到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可是,生活没有假设,也没有如果。因此我们只能在遗憾天妒英才的同时,通过每一首歌,向Beyond致敬。
致敬Beyond,致敬永远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