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雅羊
(本文600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
思考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意义,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我们特别佩服的老师经常灌输给我们一个道理:想想你们没有了这份工作!你们还能干什么?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开车的,有卖电脑的,有去当老师的……这时候,老师会呵斥道:那再想想,等你们失去工作的时候,做你们说的这些还有什么优势?
男默女泪。
虽然有些夸张,但仔细想想,如果我现在失去了现在的工作,我还能干什么?或许在今天的社会卖力气都饿不死自己,但那会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能够不比现在已有的生活差吗?
回答总是未必。
那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被危机感和焦虑所吞没?或者无视危机感得过且过,每天默念着“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吗?
那或许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我心里升起的,是凯文凯利在《必然》里的一句话:如果不主动清零,也会被被动清零。
现有的各种组织构架将会被瓦解调整,跨界将成为我们的宿命。既然如此,如果不愿被被动清零,何不自己主动清零?
应该清零什么呢?
清零能力,明确分析自己的能力哪些在升值,哪些在贬值,哪些是过去需要,哪些在持续生长?然后断舍离。
清零简历,看看新的一年里,显性的,可交付的,可复制的结果有多少?然后去做!
清零知识,用最新的知识更新迭代自己的思想,跟上越行越快的发展。然后去学!
清零行业,主动跨界,提高学习能力就是提高工作能力,掌握越来越多跨界必备的底层能力。
迷恋存量者,终会被存量吞没。唯有关注增量的人,才能渐行渐远。
摄影:文雅羊
看,二师兄深邃的眼神隐藏了多少说不尽与道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