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不可被精准预测的,这个世界并不像钟表那样运行。

可能你觉得,你的生活都被安排好了。从出生去哪个幼儿园,读哪所高中,上哪个大学。毕业以后有了什么样的工作,到了多大年纪就结婚。

甚至是你的老师,你工作中的上司,你的结婚对象,都已经决定好了。

就好像是本应该那样去做的。你可能就会觉得,你的未来已经被精准预测了。

你只需要按部就班照做就可以,但真实世界不是钟表,它充满不可控的偶然。

如果你考上了好大学,人们会说这是你努力的结果。

如果你工作事业成功,人们会说是你努力的结果。

可如果你买彩票中了大奖,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没有任何原因,这完全是一个随机事件。总有人会买彩票中奖,不管他是不是好人,他以前买没买过彩票,他是否关注中奖号码的走势,没有任何关系。

嘿,朋友!别再觉得你自己的生活无比精准,而一直活在你的舒适区里了!

你也无法去确定,你下班以后的时间用来看美剧和用来看书是一样的效果。你也应该考虑到长期效益。

哪怕说你每天都决定看书,也不排除会有工作聚餐朋友聚会的事情。人是群居动物,社交行为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一切都不是如同钟表一样精准的,他们都是随机的。

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以一种不直截了当的方式影响他人,然后再影响自己。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最基本的一个结果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你不能同时去做。

这就是取舍思维,英文有一个行神兼备的词可做解释:tradeoff,是理工科思维的起源,它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

网上有各种各样的鲜明文章和报道,观众看的畅快淋漓,十分过瘾。

可这些文章提出过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了没有?说过什么修正我们现有思维的新信息了没有?

他们只是在迎合和肯定人们已有的观念而已。

这称之为确认偏误。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

可能有人以为只有文化程度低的人才会陷入确认偏误,文化程度越高就可以客观判断。其实则不然,在某些问题上,甚至是文化程度更高的人群。思想越容易两极分化。

如果人人都只接收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甚至只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那么就会形成回音室效应,人们的观念将会越来越极端。

我们应该主动刻意的消费,吸收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关于未来,一切都具有可朔性和探索性。走出我们的舒适区一小步,其实就会对我们的人生做出很大的改变。

此文为《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维理解世界的前部分阅读理解总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