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中呈现画面感
“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笼统的叙述只能让读者了解写的什么内容,而具体细腻的细节描写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蛋子们本星期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帮妈妈做家务》。很接地气的作文,正好蛋子帮我扫地,于是我就启发他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叙述下来。
因为事情刚刚发生,蛋子很快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并叮嘱我要帮他修改。我乐意效劳,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帮他升格作文责无旁贷,而且大有必要。分享我修改后的作文,我重点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作文题目要先声夺人。俗话说得好:“题好文一半。”对于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用《我帮妈妈做家务》太笼统了,用《我帮妈妈扫地》又太直白了,改为《我帮妈妈收拾“烂摊子”》就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看见题目当即就会质疑:有什么烂摊子呢?怎么处理呢?激发读者迫不及待接着读下去。
第二,扫地的场景是文章的重点。题目是《我帮妈妈做家务》,那做的经过就是重点。如何让读者也感受到那个场景呢?除了还原当时的过程,还可以虚构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说:“你不怎么干家务,第一次扫绿豆,可能在力度方面把握不好。用力过猛,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扫到一起,反而越扫面积越大,这样动动脑子想想原因,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时的画面感就来了。内容这样安排才能紧扣人心。”下面是修改后的作文。
我帮妈妈“收烂摊”
“娃娃,妈妈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正在津津有味吃饭的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声音。“怎么了?”我好奇地问。“你自己到电梯口看看。”妈妈有点故弄玄虚。
我当即飞跑出去,远远看见电梯口好大一摊东西。“什么呀?”我心里很是纳闷,三步并作两步想一探究竟。“唉呀,绿豆怎么撒了这么多啊……怎么还有这么多黑色的小飞虫啊?”我赶紧问妈妈。
“豆子生虫了,我本想着换个袋子,把虫子弄出去,一不小心把豆子弄撒了。”妈妈解释原委。
我恍然大悟,随即想帮妈妈把豆子扫起来,免得虫子飞得到处都是。我拿来笤帚和畚斗,开始从脚下扫绿豆。
我猛地一用力,绿豆骨碌碌四处乱滚,越滚散得越开。我又同样扫了一下,情况和上次一模一样。
“咦,怎么回事呢?”我简单思考一下,“哦,绿豆是圆形的,很容易滚动,我应该轻一点用力才行……”我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于是开始轻轻地打扫,而且周围转着扫,慢慢地让豆子往中间汇集,而且尽量把虫子也扫进去。
一下,一下,又一下……等所有的东西都扫到一起后,我用畚斗把它们全部盛了进去。这时,妈妈出来了,看到我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劲儿地夸我:“娃娃好棒啊,竟然主动帮妈妈收拾烂摊子,而且还弄得这么干净,真是长大了呢!”
听了妈妈的表扬,我心里乐滋滋地,并暗暗对自己说:“以后我一定尽量帮妈妈多做家务!”
“一枝一叶总关情”,生活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那就从小处着手,在细节中彰显文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