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情,你是自怨自艾,还是自省改善?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看来,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遇到事情,是自怨自艾,还是自省改善?

其实,这取决于人们不同的心智模式。

01

在《心智成长》这本书中,李书玲说:“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的人,也可能是自己不同阶段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典型的外求,一种是典型的内求。所谓外求和内求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人面对外界反应时关注点和重心所在的位置。”

那么,什么是外求和内求呢?

“外求的人无论是否有清晰的工作和人生目标,一般都会本能地希望外部获取,包括财富、地位、权力、名誉、他人的认可与尊重等。”

外求的人的最大特点便是“与他人的比较”“如何保持优越感”。

在他们看来,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价值感便是不断地追求财富与地位,只有手里牢牢地抓住这些才安心,也才具有安全感。

稍微留意一下,你便会发现影视明星们虽然日进斗金,但是他们过得并不快乐,每天有赶不完的通告,甚至一年四季都要泡在剧组拍戏,根本没有私人时间,更没办法陪伴家人。

有时候为了赶档期,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就连睡觉也是安排在飞机上或是坐高铁时,身心俱疲。

但是,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一夜成名会让他们极大地满足自我的欲望。

他们属于典型的外求型的人,关注点主要放在他们渴望拥有或者已经拥有的事物上,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大更多。

因此,一旦遭遇挫折,便将所有的一切归因于外部环境,从而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02

另一方面,“内求的人则更关注自我的内在认可,经常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试图寻找自己能够接受的生命意义感。”

内求的人往往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与追求,凡事都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不随波逐流。

在生活中,内求的人不会盲目跟风,自然也不会像大众那般焦虑。

即使看到别人都在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兴趣班,他们依然能保持镇定,有一种云淡风轻之感。

在他们看来,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要快乐地度过。一家人旅游见世面,一起饭后散步聊聊天,一起享受甜美的亲子共读时光,比枯燥乏味的各种课外班强多了。

他们也不会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强迫自己必须要买天价学区房。

在他们看来,与其砸锅卖铁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老破学区房,不如买一套能力所及的远一点偏一点的房,虽然不太大,最起码有两居室或者小三房,一家人住在一起,大人有班上,小孩有学上,足矣。

即使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内求的人懂得自省,先从自身的角度寻找问题出在哪里,下一步该如何提高与完善。

03 写在文末

遇到事情,你是自怨自艾,还是反思自己?它取决于不同的心智模式。

在书中,李书玲说:“外求的人渴望拥有,因此不缺动力,却容易陷入焦虑;内求的人对自己内在的感受比较敏感,同时容易沉溺。”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做事法则。看看你是属于外求的人,还是内求的人,然后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心性。

人生在世,你我都是凡夫俗子,但是如果懂得自己是外求型还是内求型,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自己提高心智,更成熟地接人待物,更理性地为人处世,生活才会越来越顺遂。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