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阻肺”,如何预防?

王大爷今年68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喘息3年,上3层楼即感气短,既往吸烟45年,每日1包。到医院经过详细查,其中肺功能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61%(一个重要诊断标准:FEV1/FVC<70%),诊断为:慢阻肺。

看到诊断结果后,这下可愁坏了王大爷,“慢阻肺”?这是啥?其实“慢阻肺”只是一个简称,它的全名叫“慢性阻塞性肺疾”,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最常见和多发病。慢阻肺的发病原因可能是很多环境因素和我们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吸烟”是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


我们都知道,烟草中含有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能损伤我们的呼吸道,降低局部抵抗力,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病率较不吸烟者高2-8倍,而且抽的烟越多,得病的可能性越大。

说到这里,小编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下正常的气道结构。我们正常气管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由梭形细胞、锥形细胞、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各个细胞高低不等,细胞核的位置也参差不齐,好像有很多层,但是每个细胞的底部都附着在基膜上,所以叫做假复层。柱状细胞一面长有纤毛,通过纤毛的摆动将黏液及其黏附的尘埃等推向咽部咳出,相当于空气净化器。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可黏附空气中嗯异物颗粒。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病变开始常限于较大的支气管,随病情进展逐渐累及较小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纤毛柱状上皮坏死脱落,重新长出来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向鳞状上皮转化,患者因支气管黏膜受炎症的刺激及分泌的黏液增多而出现咳嗽、咳痰。狭窄及黏液和渗出物堵住气管腔常出现活动后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再发展到后期由于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床受压迫及数量减少,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最终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至此,我们对慢阻肺有了大概的了解,既然它这么可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远离慢阻肺呢?首先,就是要戒烟,这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有助于防止发生发展。其次,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我们的免疫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疾病自然是很难找上门来的哦。最后,慢阻肺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十分重要,对于已经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尽可能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