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其辞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

中国人自古讲究礼仪,有时表达意思比较委婉,比较含蓄,不像许多西方国家的人直来直去。

特别是对别人的好意,不好意思拒绝或者对别人的缺点不好明确指出时,恰当用委婉或含蓄的表达方式更能让人接受。

但一般情况下含糊其辞的回答往往效果不好,

比你直接的拒绝更伤人。

如果你拒绝了别人,让对方打消了念头或者没有希望,当时可能感觉有点不近人情,但能避免不少麻烦,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可以让对方更明确地了解你的态度。

比如别人约你吃饭,你没有时间或者有时间不想去,找个合适的理由或借口直接拒绝,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别人可以再约他人。

总比含糊其辞,让对方猜心思的要好,特别是有的人习惯性地说“不一定”,“到时候看”时更让人不好安排。

试想一桌十人,如果有三四个人都是这样态度,那么对方应该怎样安排呢,不考虑你你又去了,考虑你吧,到时又不得闲。

即使通知你时你的时间真不能定,在开席的2小时之前最好也要提前告知,否则这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

记得有个朋友做生意,想得到身边人的帮助,为了表达诚意,在口头表达之后,特意找个合适的时间安排了一顿晚餐。

其中几位爽快答应了,还有一位在出差赶不回来也表达清楚了,只有一位开始说到时候看,后来电话又说好的,算是答应了。

结果人都到齐后他迟迟不来,大家等了很久,再电话催他时他说有事不能去了,这样的做法让事主很不高兴。

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你怎么不能打个电话告知下,或者发个短信微信也好,让一桌人都等他他竟一点数也没有。

这样的人严格说起来是连最起码的礼貌和社交礼仪都不懂,单这一件事就让别人对他的看法大打折扣。

还有一次几个朋友聚会,席间两人相约第二天去某公司办事,临走时还说好第二天下午去。

结果一人为了尽快地把事情办好,上午就给朋友打了电话,并在微信里发了下午约定的时间和需要带的材料。

他吃过饭没有休息就按约定时间提前到了公司,而且特意买了几包好烟。

结果也是左等右等不见朋友的身影,到时间后才看到对方发来的信息,因某种原因不能来了。

无奈,这位傻等的哥哥又冒着严寒灰溜溜地赶回去了,事情没办成,时间也耽误了,早知不如在家休息了。

尽管这样,那位朋友竟连一句抱歉的话都没有,也许是他粗线条,也许是他根本不懂得处世之道,但别管怎样已经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了,这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

如果你不想帮忙你可以当面拒绝,如果你第二天没时间或不想去,请表达清楚!

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出尔反尔的举动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消耗着你自身的能量,影响着你的人脉和形象。

同样在感情方面也不能态度模糊,能相处就相处,不想相处就表明态度,不要玩暧昧,或者含糊的态度让对方误会。

一旦对方陷入再表明,就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伤害,不是流氓作风故意而为之的平常人,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所以,有时我们要学会拒绝,不给自己添麻烦的同时也给对方一个确切的态度。

这时,我不禁想起自己的一位亲戚,因为和母亲关系一般,在母亲张口要上他家住段时间时,他严辞拒绝了,不是他不孝顺,也不是他心有多很。

是他早就预判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多矛盾,从小就因某种原因和母亲关系一般,想短时间内扭转是不可能的,他不报任何幻想也不情愿。

他可以选择给母亲找保姆,或者送她去养老院,这些都行不通时也可以经常去看她,亦可和家人商量其他办法。

按他的话说,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打消了母亲的念头,总比含糊其辞,不明不白,心里不愿,又让对方报希望好的多,到头来落着埋怨还影响其他人的计划。

当然这种行为我们不赞同,但最起码他是真诚的,他是言行一致的,在某种程度上他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所以说我们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要养成好的习惯,办事干脆利落,态度端正明了。

对别人的要求能帮则帮,不能帮即使拒绝也不要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没有把握的事情在适时的时间表达清楚,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误人误己。

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