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没觉得,人有时候心里烦躁的状态,表面上好像是因为某件事而引起的,但究其本质,还是跟人有关。
自我情绪调节有时并不起效,烦躁依旧。可同样的事情,倘若换个人与你交流,兴许就能带来不同的感受。
说到底,你可能不是因为讨厌事情本身而抗拒去做,你是因为要与某个人共事而反感。
同样的道理,有时候你喜欢吃一样东西,并不一定是因为食物本身特别好吃让你觉得美味,而是因为你曾经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吃过,那种回忆带给过你美好的感受。所以当你再吃到这种东西时,就有了条件反射般的舒适感。
没错,任何事物都是因人而产生出不一样的感觉,像是化学反应一样。
你和A在一起就是高兴,有聊不完的话题。和B相处就是看不惯,彼此不同频,各有各的磁场和心思,互无眼缘,第一印象就没及格。
赶上言语不合,再补上一刀,内心直接就下了判定,此人与自己不是一路人,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合作共事。
还想愉快地合作?那注定只是一种妄想。擦出火花是不可能了,能避免擦着火药就不错了。
1
当你心里厌倦和讨厌一个人时,他的任何行为举止在你面前都是一种干扰,甚至叫人恶心。
有人可能会自责,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包容,太感情用事,意气用事了?是不是应该学会接纳别人?不都说要从自身先找原因吗。
这种想法就是唯唯诺诺的性格造就的。你只要这么想,最后受伤害的永远是你自己。因为你总想迁就别人,总想让别人舒服。
别人包括一些“垃圾”。
我们对待美好事物当然是喜悦的,但对待“垃圾”如果也喜悦,那就不是“垃圾”的问题,是你自身的问题了。
有些人,你不能对他有任何迁就和包容。你的每一次退让换不来理解,反而换来的是对方不断地得寸进尺。
对方觉得你好说话,觉得你没原则,没底线,或者说你的原则底线比他想象的要低。所以他就会一直试探着你,打压着你,最终拿捏你。
聪明的做法当然是避免与“垃圾”为伴,直接清理掉,眼不见心不烦。可如果清理不掉,那就能避开避开,能躲远躲远,别让垃圾脏身。总之,你没必要和“垃圾”在一起就伴儿。
2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博弈关系。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你要是觉得自己有强大的包容之心,忍气吞声也不影响自己的情绪状态,那也算是一种修行智慧。
但如果性格是属于真性情的类型,那就别惯着对方,该怼就怼,该骂就骂。因为你不这样释放,自己很容易憋出毛病来。
还是那句话,你不必去改变别人,也不用想着能教育别人,直接筛选就行。一路人的继续,不是一路的,就别为了什么面子问题而让自己委屈和为难。
人活着已经够累的了,没必要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与人交集,愉悦舒适才好,不是为了给自己添堵找不自在、不愉快的。
3
当一个人对你不够真诚和尊重的时候,你还跟他讲什么仁义道德。
他能骗你一次,就能骗你无数次,他能拿捏你一次,就能拿捏你无数次。人性的本质就是欺软怕硬。
你觉得自己坦荡荡,不招惹谁,就不会“垃圾”脏身了?不可能。有些“垃圾”他就是和你八字不合,想无事生非。
很多时候,你就是因为暴露了自己的劣势和短板,被他发现了。所以他才能为所欲为地想从你身上榨取价值。
他认定了你不敢声张,不敢反抗,不敢行动,不敢怼他骂他……
所以很多时候,你的烦躁情绪不是事闹得,都是人闹得。
你要划定自己的底线边界,主张自己的态度,别让“垃圾”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