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统筹:www.duleme.cn
·
本文书单(短篇小说两则)
《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
《Story of Your Life》
…
天使降临时所讲的话,迅速笼罩了整个降临区域。这话也很老套:“看啊!这是上帝的力量。”
The Angel’s parting words, which had boomed out across the entire visitation site, were the typical"Behold the power of Lord".
——《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
天使是神秘的,神秘得不免有些乏味。:)
…
看完电影《降临》(Arrival),我去买来原著看了看。作者Ted Chiang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加上程序员的技术背景,把一部科幻短篇写的很真实。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Ted总共发表的作品只有八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尽管如此,他在美国科幻界却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虽少,却几乎篇篇称得上精品。
《降临》和小说原文的差别很大,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在电影中,那位物理学家俨然就是一个酱油角色;然而在小说原文中,他才是帮助所有人认识到“外星语言和时间的关系”的关键人物。很多人分析过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了——因为原文涉及不少偏重理论性和物理学方面的背景知识,如果电影也按科普套路拍,恐怕就没人看了。于是,偏重文化属性,又不乏趣味的“外星文字破解游戏”,就变成了吸引观众的法宝。
好在,小说原文只是一个中短篇,文字表达上也简单明了。有些科幻迷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Ted Chiang的工科背景,令他行文写作的思路和框架都很有逻辑性,避免了不少语言上的含混性。
《降临》的原著名为《Story of Your Life》。它被收录在Ted Chiang的短篇小说集中。前一阵,朋友拉我去参加一个科幻小说读书会(这个Sci-Fi Book Club定期在老书虫书店面基,据说偶尔还会遇到郝景芳),当期要讨论的作品名为《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地狱没有上帝),也出自Ted Chiang之手。巧的很,这一篇也收录在同一作品集里。
…
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尤其是外国人讨论上帝。
席间有几位国外的无神论者,还有一位从小就不那么care宗教的基督教徒。这让那天晚上的气氛变得很轻松。说到这篇小说,《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通篇只有一个主题——
“我到底该不该爱上帝?”
小说里描绘了一个常常有天使下凡(Visitation)的世界。在基督教世界中,天使常常会因为处理特定事务而路过人间(地球)。如果只是路过还好,但每位天使貌似都自带“搞个大新闻”属性,所到之处,无不是电闪雷鸣、火球四溅、玻璃崩碎、毁坏公物……
既然动静这么大,伤人就难以避免。所以每次天使一路过,不是有人缺胳膊断腿;就是失明眼瞎;更有甚者,丧命。
小说主人公的妻子,就在一次天使路过时,被破碎的咖啡厅玻璃刺中要害而死。他悲痛欲绝,与此同时,本来就对上帝不是特别感冒的心态,很快演化成了困惑和愤怒。他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这么做:自己的妻子犯了什么罪过,竟要承受牺牲生命的代价?又或者,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连累了妻子?总之,不得其解。
他不是唯一的主人公。这篇小说实际上分别叙述了几个不同人物的故事。他们在最初互不相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经历了天使下凡。
作者Ted Chiang设计了几个很有特点的人物故事。除了刚刚提到的“丧妻哥”,还有一位女子的经历,刚好是另一个极端。她天生没有双腿。在成年之后,以自身的经历,加入了“正能量”演讲的队伍……尽管是个残疾人,但她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其他残疾人更好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她想象成那位知名的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
然而一次天使下凡改变了她的人生。Visitation过后,她惊讶地发现,自己长出了完好的双腿。她踉跄地站起来,体验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站立的感觉。
这本来是一个可喜可贺的事情,而这则小说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把故事的后续发展设计的纠结扑朔。本来,“残疾姐”已经围绕着自己的“残疾”属性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社交圈子、职业路径、人生规划。变成健全人之后,一切都变了。
面对以前的残疾人伙伴,她的感觉很复杂。“为什么是我获得了这一切,而别人一无所得?如果我向别人继续宣讲我恢复双腿的经历,难道不会让其他残疾人更难过吗——毕竟每个人都是同样虔诚地爱着上帝,他们为什么没有获得复原?!”
而从残疾伙伴的角度来说,她已经不是一个残疾人,已经不是“我们中的一员了”。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有资格继续向残疾人传递感受、成为他们的引领者吗?这就好像一个从没踏足黑人社区的白人,要做黑人的州长,引领他们脱贫致富一样,已经有些站不住脚。
不论是丧妻哥,还是残疾姐,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
“我是否还应该爱上帝?他做了这一切,是为了继续考验我吗?”
丧妻哥甚至觉得,其实不上天堂也无所谓——在Ted Chiang的小说世界中,地狱和人间(地球)几乎是一样的,只有一个区别:地狱里面没有上帝的身影(这就是这篇小说名字“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的涵义)。他在想,如果自己死去的妻子没有升入天堂而是坠入地狱,那干脆做一些坏事,然后自杀,这样就能确保自己也下地狱,和妻子重逢了。
既然地狱和人间(地球)没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可怕呢?能够和妻子重逢,岂不是很好?
…
读书会席间,有一个细节被大家反复提及:信仰上帝的人,到底是应该“相信他” (Believe in God),还是“爱他” (Love God)?前者需要一个理由,后者则不需要。
一同讨论的外国朋友说,对于虔诚的信徒而言,爱上帝是无条件的(unconditional)。按我的理解,这就像我们爱父母一样,这件事没有理由,爱就对了。反而是不爱父母,才需要理由和辩解。
如果一个人需要理由,需要别人说服自己,才能爱上帝,那么他的信仰已然产生了偏差。这大概就是丧妻哥在小说中最纠结的地方。他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重新理解上帝的所作所为。
在小说的最后,他决定去追逐一次天使下凡(在小说里有很多人密切关注天使的动态,就像世俗社会里的狗仔队一样)——他想亲自领悟这一切。其实那个时候,丧妻哥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决心——生无可恋,又不能参透上帝的行为,他感到痛不欲生,还不如一了百了,死了算了。
这次天使下凡没有辜负他,在最后,天使身边的火球冲进了他的汽车里,丧妻哥如愿以偿的死掉了……恰恰在这时,最耐人寻味的情节出现了——
在他死去的瞬间,旁边的人们看到了他的灵魂缓缓上升,仿佛要升入天堂。然而就在此时,好像有一只无形大手从地下莫名钻出,他的灵魂被拉入了地狱。
这里有一个细节:在他的灵魂上升过程里,丧妻哥得到了圣光(Holy Light)的照耀。在基督教世界中,圣光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意向。当它照耀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就会看到上帝;同时好像开窍一般,他会理解上帝的一切言行作为。
此时的丧妻哥,被圣光照耀后,已经重拾信仰,全身心爱上帝了。他此前一直纠结的,那个爱上帝的理由,便不复存在。
在读书会上,小说的结局令所有人难以忘怀。说得直白一些,一个已经面基上帝,被“强行”开窍的虔诚信徒(True Believer),最后还是被发配到了地狱这个没有上帝的黑暗世界。进入地狱,他还是爱着上帝,这样的故事设计,凝结着强大的反思,“逼迫”每个人重新审视信仰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