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
8月29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老窖”)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54亿元,同比下降2.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63亿元,同比下降4.5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0.64亿元,同比下降26.27%。
这是泸州老窖近十年来首次交出“双降”成绩单,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罕见双降。
面对行业寒冬,泸州老窖这份半年报透露出的不仅是短期业绩承压,更是高端白酒行业整体面临的挑战。
从单季度看,泸州老窖第二季度业绩下滑尤为明显,营业收入71.02亿元,同比减少7.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0亿元,同比减少11.1%。
对于业绩出现波动的原因,泸州老窖董秘办工作人员认为主要受经济环境影响。“近年来,酒类产业进入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有效需求不足,白酒行业‘存量竞争’加剧。”泸州老窖在半年报中解释称。
讽刺的是,泸州老窖曾在年初明确提出2025年经营目标是营业收入“稳中求进”,然而半年报数据却显示,公司已然陷入“不进反退”的困境中。
当被问及年度目标能否达成时,泸州老窖董秘办工作人员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该人员进一步解释称,目前其他酒企的增速也出现普遍放缓,是白酒行业的普遍现象。
实际上,“茅五泸”三强鼎立格局正在发生致命裂变,横向对比“茅五泸”三家2025年上半年业绩,泸州老窖的掉队已经显而易见。贵州茅台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五粮液虽然增速放缓但仍维持正增长,唯独泸州老窖出现了罕见的双降局面。
从市值角度看,泸州老窖早已被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远远甩在身后。截止9月2日,贵州茅台市值1.87万亿,五粮液市值4990.2亿,而泸州老窖市值仅徘徊在2000亿元左右。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指出,2025年“禁酒令”执行叠加经济下行,宴席、商务场景恢复不及预期,规模以上酒企产量下滑1.8%。泸州老窖高度依赖的高端宴请场景受冲击更直接,而茅台凭借金融属性与五粮液的多场景布局(如大众宴席)缓冲了影响。
泸州老窖的产品结构问题在此次半年报暴露无遗。分产品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中高档酒类收入150.48亿元,同比减少1.09%;其他酒类营收13.50亿元,同比减少16.96%。
与此同时,公司近九成收入来源的中高端产品线,正陷入“以价换量”的增长陷阱。
2025年上半年,泸州老窖中高档酒实现销量24119.09吨,同比增长13.33%。以此计算,泸州老窖中高档酒吨价为62.39万元/吨,同比下降约12.72%。
另一方面,定位大众市场的其他酒类表现略显疲软,销量同比下滑6.89%。公司虽主动减产11.53%,但期末库存却不降反增,同比暴涨55.28%,充分表明该品类仍深陷库存消化周期,去库存压力远超预期。
泸州老窖董事长卢淼早已预见当前局面,他曾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表示:“量价齐升是个伪命题。”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这一论断看似清醒,却更像是对泸州老窖增长瓶颈的无奈辩护。当茅台、五粮液仍在高端市场稳坐钓鱼台,汾酒、郎酒通过品类创新实现结构性增长时,泸州老窖“量价悖论”的背后,暴露出的是高端化乏力、渠道承压和战略摇摆的深层危机。
分渠道看,公司传统渠道营业收入约154.65亿元,同比减少3.99%;毛利率87.40%,同比减少1.69%。新兴渠道运营模式营业收入约9.32亿元,同比增长27.55%;毛利率83.52%,同比增长4.52%。
泸州老窖认为,近年来,酒类产业进入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白酒企业需要在品类创新、渠道变革、价值重塑中开辟新赛道。
大望财讯注意到,泸州老窖近四分之三的销售额来自前五大客户,仅第一大客户就占了总销售额的48.73%,几乎撑起了泸州老窖的半壁江山。在传统白酒行业,这种客户集中度极为罕见。
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经销商客户贡献了119.23亿元销售收入,占比高达72.47%,这一比例较2024年同期的67.28%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自2016年起就超过了65%,并长期维持在这一高位。
投资者对这一异常状况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2023年,就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犀利发问:“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贵司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高达49.31%,远远高于其他上市酒企(五粮液第一大客户为2.32%, 洋河股份第一大客户为1.54%)。是什么特殊原因造成的?可以公布第一大客户的详细资料吗?”
面对质疑,泸州老窖的回应却显得避重就轻:“公司与经销商合作共赢,共同成长,经销合同采取每年一签的方式,按照双方约定的销售业务条款履行权利与义务,不会造成我公司对经销商产生业务依赖性。”
与客户集中度提高相伴的是经销商数量的减少。截至2025年6月末,泸州老窖境内经销商数量为1703家,同比下降3.73%;境外经销商数量88家,同比下降4.35%。
业绩发布后,平安证券、东吴证券、光大证券、华安证券等多家机构下调了泸州老窖归母净利润预测。
肖竹青对大望财讯表示,过去泸州老窖依赖“提价+配额制”向经销商压货保增长,但在2025年消费紧缩环境下,这种模式导致库存创历史新高(部分区域周转天数超400天),618期间国窖1573电商补贴价击穿800元,批零价格倒挂严重。相比之下,茅台、五粮液通过控货稳价维持渠道信心,而泸州老窖的渠道政策在弱需求中反而加剧了经销商抛货,形成恶性循环。
肖竹青认为,泸州老窖业绩下滑是渠道旧模式与消费新趋势的断层结果,在“缩量竞争”中,其战略执行力已落后于茅台、五粮液甚至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