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的宁静被一则新闻打破——一个十岁小孩因为不能忍受父母禁止其看电视,而选择从20楼纵身一跃。恍惚之间,我觉得飞出窗外的是我。
作为一个咬住80后尾巴的孩子,比起自杀,我们那个年代更流行“离家出走”,或是文学的熏陶,或是音乐的洗礼,总之周遭环境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更向往自由。特别是作为一个小孩子,每天不顺心的事不要太多。谁让小孩子的生活就那么简单呢。
每天除了上学读书,就是想方设法的玩,跟朋友玩,看电视,看漫画,你要不让我玩,我当然不开心了。于是我们给自由的定义,就是能够看电视看到吐,跟朋友玩耍到天黑。
成长真的是一个不断接受洗礼的过程,让你明白很多的不如意,其实最终也只是无能为力。当然,如果叛逆期懂得这些,我们早就与老子谈经论道了。
那个年代的旋律是流浪,我却坐在窗边渴望飞翔。
“MD,当年我竟然想过去死,差点错过了后来的多姿多彩。”
当我如同他这么大的时候,父母意识到了我开始独立思考(其实是zuo的能力),加之当时离家出走成风,二位大人果断对我进行了一番深入浅出的教育。
总之就是“离家的都是坏孩子”“你走丢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坏人把你卖到山里种地去”,不过在当时的我听来,“我离家出走不就是为了不回来么?”
当时,父母的教育没有抓到我的痛点。如今,很多父母的教育依然如此。
而荒唐的是,当时的我从未想过离家出走,我想到的是自杀。
那一天晚上,我独自坐在卧室的床边,头微倾靠着窗户,脸上三个大字“不高兴”,对外面的世界展开最后的遐想…
至于理由?已经记不清了,或是废黜了我看电视的权利,或是给了我一个月禁足,或是永远破灭了我当球员的梦想?毕竟小孩子比之快乐,更容易被不如意的事情激化情绪。若从小就那么理性,要成长做何用?
就当我感觉这个世界已经生无可恋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整套的EVA光碟和漫画,内心又起了波澜,逃跑还能带上你们,可我去了,就再也看不到明日香了啊。
一瞬间,想死的念头破灭了,十岁的我仍是一个对生活有所留恋的人,我留恋世间曾带给我的美好,我憧憬父母所说,“长大了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看什么看什么,再无人管你”。
转念一想,明争不得,我还可以转入地下工作嘛,你不让我看,我悄悄地看,你不让我玩,我偷偷地玩。
虽然,后来的我们知道,“长大”那些话也是骗人的。但感谢父母,让我对这世间仍有所图谋,未曾因一时的勇敢,错过了未来的精彩。
现在想想,虽然父母当年没能阻止我心中的恶念滋生,却让我对世界的善充满期待。
这算不算围魏救赵呢,惊呼,原来父母们居然是熟读孙子兵法的高人,我辈拜服。
很多人扼腕叹息,很多人同情父母,很多人斥责熊孩子“玻璃心智商低”“长大了也是负担”,甚至说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
作为80后,我不服,我们明明才是垮掉的一代。
我都忘了我们是如何突然之间,就成为了垮掉的一代。只记得当初的社会舆论都在吐槽80后,自理能力差,玻璃心,然而我们现在不也活得自在,在买不起房,生不起病的年代野蛮生长么?
接下来的90后和00后也“毫无悬念”走上了前辈们走过的老路。就像班主任经常会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但结局,亦如老班高考之后憔悴的告别,“你们是我带过最好的一届,未来属于你们”。
80后,90后,00后,所有注解不过是时代的音符。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为悲剧的主演开脱,也不敢教育大人。我自己尚不为人父母,哪里又敢说懂得父母的艰辛。只是曾经“熊孩子”的我,对于父母的“懂我”,心怀感激。天下不可能没有悲剧,愿最后一个在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