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你花一秒钟点开这篇我文章。
这里是万筱禾,欢迎来到我的心得分享室。这是一个思考生活,复盘事件的一间room。
这21天,我会分享自己的故事?(目前也不知道啊哈哈哈)都是零零散散向内自省的一些小片段,若能够给到大家带去一些思考,已是万幸。
1/21
欢迎来到我的秘密花园~
01
缘由
为什么会有这个专栏的出现呢?最简单的原因就是生活有些杂乱,做事毫无章法。虽然自己在情绪上没有很大的波动,但潜意识告诉我,我菜了很多很多甚至最恐怖的事情还是我行为上根本意识不到。这个是大环境带来的,我没有物理隔绝建立防火墙,变得如此之菜也没必要焦虑…但这种隐隐之中感到给我带来的慌张和焦虑感。
生活的毫无章法和作息的紊乱加上自己长期没有干正经事的负罪感,让我在麻木的眼神中,在明明很感兴趣的领域里发现自己并不是很感冒…
总之,种种乱像:跟不上战友们的步伐,没有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越来越多违背价值观的事情,简单的事情也力不从心。
不过最重要的是:缺乏思考和想象力。想要找到一种生活的可控感,和以自己偶像为出发点,不忘初心地走下去,我们怎么能因为外界的喧嚣而忘记聆听自己的声音呢?
02
最近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思考> ➪选择> ➩行动
偶然,和小蒋一起去操场的时候,坐在树荫下,手架于膝盖上面。“应该是习惯吧”让我一下自己想到了高三做化学题的感觉…脑回路一下子又想起了一切“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转换思路,我如何从大佬那里模仿出来的”
先有思考,再有行动,这样的行动才是有效的才能被称为用了心去做事。但以前的拖延症则是思考多而不想行动的害怕行为。
写作是思考的记录,并非是零碎想法的拼凑。
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是自己定下来的,完成别人的期待过日子,那样的生活不值得度过。“你期待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想做什么事情”这些是思考目标过程中的充要条件。
03
给自己建立一个写作系统
美国有一名著名的漫画家兼作家名叫斯科特·亚当斯,他的生活很有意思。很多年前在他刚开始尝试写作的时候,每个月靠写作获得的收入仅仅占收入的5%以至于对生活完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于是他的女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坚持写作,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我写作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发展一个写作系统。
亚当斯为了发展自己的系统一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定期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进而保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博客当做一个研发平台,在上面进行了各种写作技术的测试。
比如他测试了不同类型的话题看哪个话题受读者欢迎。他还测试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写作,比如愤怒的声音、幽默的声音、批评的声音等等,看哪一种声音更受读者欢迎…时间长了,博客越写越多,亚当斯的写作系统就成长起来了。
现在我确信“系统有了,一切都自然发生。”
04
孤独没这么可怕
大一上,我为了孤独而孤独,为了不合群而不合群。因为其实在预料之内,觉得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而大家又不是同路人,也没用很着急想找个同路人,高三都这么一个人过来了,大学算啥…
但上面这些,都是在未进入大学前想好了的,进来了才发现跟想的完全不一样。
不合群嘛…就意味着做什么都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就感觉很离谱…但往往自己给
自己的心理安慰就是,怕啥子哟,没必要表现型人格吖,事实上天天一个人处着刻意和别人划清界限,在强大的心理防线也会被攻破,毕竟根本无法做到完美。
几乎没怎么社交的我就很容易情绪内耗,反刍很消极的事情陷入死循环,常常一个月要休息一个星期才能调整状态。
这样的情绪过山车实在是会成为习惯的呀,还是一个慢慢走向消极的坏习惯!寒假的时候才发现上个学期变化挺大的,现在才慢慢改。
读完我的故事你发现了吗?我是为了承受孤独而去“孤独”,听多了要适应孤独享受孤独(被洗脑以为孤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在大一上酒好好克服它…事实上 你越克服它就越跟你反抗…)这是踩雷的第一个坑(以后再慢慢分享别的坑)
孤独被社会妖魔化了。
用平和的角度去分析就觉得没什么,如果你体会过跟两三个室友一起去图书馆你就会发现一个人来这里是有多棒!你可别低估自己呀!不存在什么一个人看不进去书啊啥的有人陪着氛围更好什么的,都是未雨绸缪挺扯的这事情还没发生啊哈哈…
当你发现你找到了一本自己很感兴趣的书的时候,看得正得劲室友催你回去的那种不愿感,这个时候能体会到什么是享受孤独的快乐啦!
05
二十一天专栏想要达成的目标
“将自己真真正正地沉下心来,潜心规划、思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想要成为的人,建立自己的原则系统”
极简:
1.是遗憾?
2.还是做一道证明题?
3.正确的道路?和“老叶式自我感动”
4.定时写作输入,思考和建立初步的原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