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Sam Harris的《说谎》,与其说是一本书,更准确的说是一片长文,其灵感来自他上的一门课程《道德分析师》 ( The Ethical Analysts)。
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刻充斥着谎言,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总之一天不说几个谎,感觉一天就白过了似的。虽然几乎可以肯定那些大小谎言最后都会导向惨败的结局,可人们依然乐此不疲。
严格来说,女孩子化妆让自己变得漂亮,她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也不是她本来的面目,这不算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在欺骗大众;人们见面打招呼说,你好吗?他们只是问候,但是并没有打算与之展开讨论你真实的心情,家庭状况,这样的问候是否有意义?这些都算是谎言吗?或者换个说话,站在白宫前打电话给脸书总部说:“这里白宫,我想找扎克伯格”。这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没有错,可是总觉得哪里有点问题。“说谎”是指人们的表达是否会误导别人到与违背事实的方向。所以以上最后一个例子才算是说谎。
如果我们一旦开说了第一个谎言,后面需要无数个谎言配合,直到最后无法收场。
但是如果是说实话,可以对自己的言语再评论,表达迷惑不解,前后演变冲突,纠正甚至否定自己最初的表达,所有的一切都是往更靠近事实的方向发展。
文中提到了不少例子,某一个家庭成员医院检查得了比较严重的病,知情方为了不影响其他成员,往往选择隐瞒真相。过了很久不得以暴露或者病情恶化,所有人才知道这个事。很多时候刚得知真相的家人并不会因为当初病人为了考虑他们的感受隐瞒真相所表现的欣慰,而是会有点小小的失望,因为作为家人应该相互招呼关心的情感被拒绝了,他们也不能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恐惧,被需要。
另外一个例子是说一位丈夫跟其他女性有暧昧不清的关系,而这对夫妻周围的朋友都知情,唯独这位妻子还被蒙在鼓里。Anna(化名)作为妻子的朋友,每次见面都会有心理负担,一直在挣扎着要不要告诉她或者提醒她。Anne当初也是从这位妻子的另外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且当时被告知要保守这个秘密。Anne一直犹豫着思忖着,这位丈夫在外的名声是众所周知,且好多人的关系都比Anne跟这位妻子更近,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不说。慢慢得Anne跟这位妻子见面的次数变少,渐行渐远,到最后不再联系。这个看起来很常见的事例,可是给我很大的冲击,因为我也差不多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跟一位朋友差不多一年没什么联系,虽然之前的关系也并非闺蜜(见过2次)。可是对于我来说很担心害怕的局面是这位朋友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过来找我问讯她男友的情况。我选择了逃避,不去主动跟她联系,就这样拖了一年。最近貌似情况发生了点变化,我得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