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孩子高效沟通
(1)55386定律
55386定律:沟通的效果中,55%是由态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决定;38%是由语气和口吻决定;7%是由说话的内容决定。
重视55%和38%,7%才能有效果。
(2)同理心倾听
同理心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说的话。
利用眼睛注视着孩子,重复孩子说的话,换位思考和温和语气的方法实现同理心倾听,加速亲子沟通的效率。
(3)拉波波特法则
拉波波特法则:复述观点、解释观点、认可观点、提出反对观点和理由。
和孩子说话时,要用直接信息,一句话不要超过三个信息。
(4)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可以帮助家长在不破坏亲子关系的情况下,管教孩子。
(5)脏语气期的消极处理
孩子在3-6岁时喜欢“屎尿屁系列”用语,这属于脏语气期,是正常现象。
父母要采取消退处理,不要过分解读。
(6)口令思维
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少要有四扇门:感受之门、事件之门、成绩之门、打招呼之门
父母要在亲子沟通中建立“口令思维”,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识别情绪
冰山隐喻: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行为,大部分内心藏在更深层次的“海面下”,不为人所见。
反思自己出现某种情绪的真实原因,让父母失控的未必是孩子。
(2)学会一致性表达
一致性表达: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
言语克制,语气平稳的说出自己真正的情绪。
(3)ABCs教育法
耶鲁大学教授提出ABCs法则:前置条件、行为和后果。
ABCs法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如果行为正确就会得到父母的表扬,帮助父母摆脱对“吼叫”的依赖。
(4)不要打孩子
打孩子会产生5个后果:打孩子可能会把孩子打傻;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孩子会沿袭父母大人的暴利方式;打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巨大的伤害;孩子常挨打可能会形成易怒的性格。
(5)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父母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但如果已经发生了可以进行“三步补救”:父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对方道歉;父母要一起跟孩子道歉;和孩子解释事情的经过,说清吵架的原因和结果。
3、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
(1)六步闹钟法
对孩子的幸福给予肯定 → 和孩子约定时间 → 再次确认时间 → 上闹钟定时 → 闹钟一响,立即履行约定 → 给出正向反馈
(2)注重意志力培养
专注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父母应该呵护孩子的专注力。
切割任务可以让孩子觉得任务是可以驾驭的,当孩子完成任务时,要学会夸奖。
(3)提高孩子生活参与度
培养孩子的生活参与度,父母可以协助孩子,但是不能代劳。
孩子自己做任务时,父母心里要做好孩子动作慢的预设。
(4)情话陪哭法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用情话陪哭法:描述孩子的状态,并陪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渡过“情绪难关”。
(5)学会分享
分享不要当成“美德”培养,而是孩子的内心能量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发生的行为。
在公共场合,父母可以为孩子做示范。
4、给孩子坚实的人生基座
(1)拒绝撒谎
撒谎几乎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出现过,10岁之前,儿童撒谎多是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导致的无意识或者混淆的行为,与道德水平关联不大。
孩子撒谎,父母可以采取三部曲应对:耐心了解事件;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和内心真正的需求;告诉孩子,说真话不会挨训,但不允许撒谎。
(2)认识失败
让孩子知道失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是他成长的资源,要学会成长型思维。
(3)决策放权
把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降交给孩子。
尽职扮演好“玩伴、朋友、顾问”的多重角色
(4)统一的教育标准
在缺乏统一教育标准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内心无法建立起一套行为准则,不利于日后品格的培养。
先统一,再行动,家庭成员的共识是最重要的基石。
(5)学会勇敢
孩子胆小往往只是大人严重的“胆小”,是大人对于完美小孩不切实际想象的一个投射。
父母要从四个方面注意,避免人为制造“胆小”:故意吓唬孩子;不把自己的恐惧传递给孩子;停止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给孩子贴“胆小”的标签。
5、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1)语言启蒙
多和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就不说。
建立有效的早期阅读启蒙,给孩子适度的阅读体验。
(2)让孩子爱上学习
家长要提前预设出错率,允许孩子出错,接纳孩子写作业写得慢。
用夸奖的手段让孩子爱上写作业。
(3)自主选择权
家长要让孩子自主选择兴趣班,可以引导,但是不能强迫。
孩子确认上某个兴趣班,父母要提前和他约定最低学习时长,并坚决遵守。
孩子中途表现出强烈放弃意愿时,家长要“慢处理”,探究原因,为孩子赋能。
(4)玩学不二思维
家长需要持有一种“玩学不二思维”,即不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或者割裂开来。
玩有助于拓展知识面,搭建立体的知识结构,建立一种高度相关性的思维方式。
6、成为孩子强大的支持系统
(1)角色类型
专断型父母:高要求,低响应
忽略型父母:低要求,低响应
放纵型父母:低要求,高响应
权威型父母:高要求,高响应
权威型父母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向,有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富养”孩子
第一层次:肯为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肯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肯为孩子学习
第四层次:肯为孩子改变
(3)养育观念
抢跑有可能损害孩子本身的自信、渴望和自我肯定。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