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黑铁时代后有感

如果说白银时代是一篇伴随着反思,讽刺,宣泄的各种情绪的勉勉强强还能一篇小说的话。那黑铁时代已经无法被称为一篇小说了。它是散碎的,无中心的混沌的。

黑铁时代整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三篇属于一个世界观,讲述了一个逆反的,偏向赛博时代观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能者被当做家畜囚禁。而无能的社会闲散人员却掌握了管理权。人的尊严已经不被重视,只剩下单纯的欲望和生存。这样颠倒的世界令人难以理解而充满不适。因为那里的价值观和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我年轻10岁去读这故事,我想我大概会被冲击惑引发我的一些思考。但现在的我的世界观已成形,再加上对官能的冲击已经不甚感兴趣,故而反感大于猎奇。结论便是不如《黄金》和《白银》。

第二部分,是由《白银时代》和《三十而立》片段等组成的一些作者其他文章的类似后日谈的短篇。但是,说是后日谈也不准确,《白银时代》这一篇,完全和上一部《白银时代》内容重叠。读完后才发现,这是《白》小说的初稿,这实在是令人失望。

而其他的断篇(容我在此用断而非短来形容,因为实在太散了),内容要不就是与《黄金时代》的内容高度重合,要不就没头没尾,令人摸不着头脑。如《东宫.西宫.》的补充。我并不喜欢同性题材的影视和小说。虽然我能理解,能接受,但我不喜欢,这并不冲突。我对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相容,不理解的人际关系很是不敢苟同。扯远了,这篇文章里夹杂了大量的剧本片段,且剧本长段上下文脉并不相连。致使没有看过此剧的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最后一部分,是很多短篇的残篇。其实,除去一篇完整的《王仙客寻无双记》,其他所有短篇都是残篇。虽说可以从故事的开头,我们可以想像一些作者可能的行文思路。但就我个人的观感上,从这些残篇里,我什么都没能读出来。王小波本就是注重环境描写和官能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发展故事,如用拼图来补完整个人物的形象。而这些短篇全部是碎片,都是一盒盒缺少了大部分的拼图。读这些东西既得不到结论,又没有收获,还费神费力。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总结了以上三部分,我想一般人应该都能得到结论了吧。这部“小说”,用小说来称呼实是不够格。其实质应为一部手稿残集。

我并没有因此对王小波本人因此而产生恶感。因为从文章命名,到故事手法,我都能读到一些脉络的。就是从黄金时代的生机勃发,到白银时代的生机与现实并存的冲突,再到魔幻现实的压抑的黑铁。但黑铁时代应该是王小波未能完成的残本,非要与前边两部凑在一起按三部曲来出版发行,实在是有些不妥。你卖套装的时候也没有注明最后一本是残篇啊。

总结一下,如果10分满分的情况下,黄金时代打9分,白银时代打8分,那这本黑铁时代我只能打5分。名不符实,欺诈消费者。如果有人对王小波感兴趣,读前两部就可以了,第三部实际并不用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