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好问,常常把我问得哑口无言。
晚上,带儿子去广场上玩,夏天的黑夜来的似乎有些晚,晚上八九点才渐渐模糊黑起来。他蹦蹦跳跳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指着圆圆的月亮停住了脚步,轻声问道:“妈妈,月亮为什么是圆的?”我解释:“农历初一,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所以月亮是弯弯的;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所以月亮是圆圆的。”说完,看着满盘的月亮,突然想起数千年前,苏轼曾对着月亮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慨。
儿子似懂非懂地回答:“知道了。”一会儿,低头沉思了一下,又问:“妈妈,月亮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又是一阵汗颜,脑海里冒出来的却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的诗句:“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是呀,何人才是初见月亮的人呢?月亮第一次光照大地又在何时?还没等我想好怎么回答的时候,儿子又一次发问:“月亮有爸爸吗?”
万物皆有根,这家伙竟然学会了寻根问底。不过,月亮作为星球天体,我还真没有想过她哪里来?突然,觉得儿子问的问题似乎在哲学上也都难以解决。脑海里不经意间冒出《道德经》里的一段文字: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于是不自觉地把这一段文字吟诵出来,曾经无法理解这一段文字,经过儿子的发问,似乎有了些许眉目。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或许,万物皆在道中吧。
儿子小脑瓜稀奇古怪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每次总要问到哑口无言为止,突然发现,其实自己也挺无知的!常常被四周岁的儿子,问得哑口无言。
2019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