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它并非绝症,而是一场需要长期管理的健康挑战。虽然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我们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脑内负责分泌多巴胺的“黑质神经元”退化引起。多巴胺就像“运动指挥官”,它的缺失让身体指令传递混乱。
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
60岁以上人群风险最高(约占1%),但5%-10%患者发病早于50岁(早发型)。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激素和基因差异有关。
帕金森病主要影响运动系统,但晚期可能出现认知衰退。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帕金森病不仅是“手抖”,症状分为运动与非运动两大类。
一、运动症状
▶ 静止性震颤:手、腿或下巴在放松时出现“搓丸样”抖动(如搓丸样动作);
▶ 肌肉僵硬:关节活动时像“齿轮卡顿”,甚至疼痛;
▶ 动作迟缓:走路拖步、扣纽扣困难,写字逐渐变小(“小写症”);
▶ 平衡障碍:易跌倒,晚期可能出现“冻结步态”(双脚突然粘在地上);
二、非运动症状
▶ 嗅觉失灵:比如闻不到咖啡香,可能是最早预警信号(早于运动症状数年)。
▶ 睡眠异常:噩梦中出现拳打脚踢(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 情绪困扰:40%患者经历抑郁或焦虑,常被误认为“性格变化”。
▶ 便秘、尿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常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