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昨天的梳理:
昨天清明节回到乡下,天气尚可,早上七点多起来,开车回到乡下,九点多去扫墓,先爬对面的雷公坡山去给姥爷上坟(在我们南方姥爷的意思是爷爷的爸爸)。
每年跟着爸爸和叔叔来看他老人家,爸爸都会说说姥爷的故事,说他最好客,爱热闹,喜欢有人来家里,喜欢看报纸,尽管在乡下,看的是过了时间的旧报纸,那时候的报纸是个稀罕物,得从别人家借来读,看完再还回去,很珍惜的样子。每次看完就和隔壁老爷子唠嗑。有一年两老爷子看完报纸,就唠上了:“听说最近首都来客人了。”另一位答道:“嗯,是的,还是位美国来的。”那年是1979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每次听这个故事就觉得姥爷大概是一位挺幽默睿智的老人。据说出生的时候他还抱过我,我才几个月的时候他就去世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奶奶尽管八十多岁了,还是很喜欢抱她,只是抱不了多久,那时候我总是抱着孩子在她房间里陪她,女儿一看到她就笑个不停。女儿五个月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九岁。
现在每年的清明,女儿都会跟我一起去看我奶奶,她总是会和我说:“妈妈,我好像看到你的奶奶是什么样子哦~”我总是忧伤地告诉她:“其实你见过呢。”“可是我怎么不记得了吖!”你还那么小,已经不记得了……
姥爷的坟不远处是一位远房亲戚的墓,按照惯例,我们挂上一个清明球,一起去拜拜,就像拜会一位尊敬的长者,爸爸说:这位肖长迈老人,我们应该也叫他一声爷爷,是一位诗人,会写诗会写对联,据说现在天心阁城楼上的那副对联就是他作的,当年还给了他九十块的稿费。九十块在当时应该是笔数额不小的稿费。据说他的儿女们也都有出息。
下山的路上我们会去拜拜二爷爷二奶奶,然后再回家爬上后山,去拜我的爷爷奶奶,每次去我心里都很忧伤,会特别想念我的奶奶,想想如果她还在这个世上该有多好,会有多幸福。奶奶去世八年多了,但是我对她的思念还是没有淡,会常常梦见她,特别是内心力量弱的时候,总是特别想她,想到流泪。
我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跟着奶奶睡。以前她在世的时候,也会觉得她很重要,但是因为她一直住在我们家,和我们在一起,心里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那时候还年轻,总有自己的事忙,有自己的小世界,没有意识到,等到她走了以后我总是后悔那时候没有多陪陪她,没有更珍惜跟她在一起的日子。这些年每次遇到事情就会很想很想她。
下山的时候听爸爸一直絮叨和叹息,大弟没有来,小弟睡过了头……以后他们老了,这些事要我们来做,来传承了。忽然感慨,是的,爸爸和叔叔也渐渐老了,等他们老得爬不动山了,清明就需要我们这群年轻一些的人来祭奠先人们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该有的仪式感和尊重还是应该有的,该传承下去的历史文化还是要有的,不然很多东西都该丢了。
想起老公开车来的路上问我:《寻梦环游记》里说的,那些亡去没人祭拜的人,或者这世上渐渐被人遗忘的那些先人们,是否也真如电影里那样会在那个世界也消失,永久消逝了。我想也许真的有吧。
所以每年清明节,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祭扫,都不要忘了那些曾经在这世上活过的我们的祖先们亲人们,甚至是为保护这个世界牺牲掉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的英雄烈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