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者爱张扬--义达晨间日记2022.8.28
自卑者通常要么特别不爱表现,躲在角落里;要么特别爱表现,人越多越爱表现。对于后者,很多人觉得这是外向性格,这是积极、活泼的表现,是好事,其实并不是。后者这种行为,不但经常发生在孩子身上,也经常发生在成人身上。比如,我认识一个长辈,他平常很冷漠,不怎么说话,多数时间在思考;可是他每到一个新地方,比如一家人去一个餐馆吃饭,他就要想高谈阔论起来,试图营造良好的吃饭氛围;同时,点评各位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或是工作学习,看上去颇有长辈指点江山的意味。不了解这位长辈的人,初次见面可能觉得他是一个有经验、有阅历,又关心晚辈的人,而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内心并不太关心别人。他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以前的经验和阅历在现在对年轻人来说基本排不上什么用场,他特别害怕别人看穿他这一点,所以,总是努力表现自己。这种表现,在孩子身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人以为人年老了,这种情况会改观,事实上很多人老人都不会,不但不会改观,而且会变本加厉,深入骨髓地掩盖自己。从这位老人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从年轻人或者中年时,不去常常自省并努力改掉恶习,到老时有多么可怕而不自知。
记得钱钟书在《围城》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老实人的恶毒,常常给你一种不期而遇的痛。 很多人生活中都被所谓的“老实人”伤害过。比如,在生活中,你觉得张三是个老实人,你鬼使神差地向张三抱怨了一下李四对你不好。没想到的是,过几天,李四竟然知道了,对你怒目相向,甚至找你来理论。后来你才知道,是张三告诉李四的。张三高密的原因是,他跟李四关系还不错,认为如果不让李四知道,那是他的失职。这种情况在职场中就更参见了。你永远猜不到你掏心掏肺倾诉的对象张三,会转脸就把你的倾诉内容告诉别人。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永远警惕你的倾诉对象,无论他/她看上去是多么和善、靠谱。
当你去一个国外陌生对地方旅行或出差时遇到不公正对待时,务必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那里像你所在中国的某个城市那样行事。比如,你去了印度尼西亚的巴布拉机场(Sultan Babullah Airport),你会发现你的行李刚刚过安检,就有几个穿制服的人迅速把你把的行李包拎走到打包机处,然后快速用塑料薄膜给你的行李打包,然后向你要10万或20万印尼盾(约45RMB或90RMB),这个价格是远远高于正常打包价格的。你如果不给,他们会扣你行李箱不放,知道你付钱;如果你去找机场工作人员投诉,机场工作人员会告诉你,他们不是机场正式工作人员,或者置之不理,甚至告诉那个勒索你的人,然后勒索你的人把你带到小黑屋,对你进行更大的勒索。这就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而且发生在机场里面。你能现象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的机场里面吗,这不可能,但是在印尼这样的国家,在2022年今天,就在不停发生。所以,出门要谨慎,不要用常规思维去理解那些事,也不能用中国思维去理解别的国家的风格,不然,你很可能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人越多时,人越会犯傻。比如,你一个人去旅行,你会特别小心谨慎,提前会考虑很多事情,恨不得考虑所有的潜在风险和细节。可是人越多出去旅行,人就开始变傻,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肯定有“带头大哥”,带头大哥会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的,这么多人呢,肯定要对大家负责嘛。于是,某几个人挑头说,什么东西好,应该买一点带回去,很多人会跟着买;带头大哥说什么地方好玩,很多人会负荷出钱买买票进去玩;事后回家一想,我怎么会花这么多钱买这个破玩意,我怎么会花这么多钱去看那个破风景,被坑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名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就是说这个事的。想不犯傻,人越多时,你越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