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妨打明牌

高中那会儿有个女生,天天都专心学习,这本没什么奇怪的,但我们高中其实并不像衡水中学或毛坦厂中学那般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甚至可以说很宽松,更多地还是靠学生的自觉性。于是在出操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慢悠悠地走下楼梯聊天,这时这个还捧着单词书低头念念有词的女生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明明没有要求,她却仿佛将自己置于衡水中学的环境一样争分夺秒地学习,这让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觉得她“走火入魔”了。学校某堵墙上有句标语: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我们初看的时候只觉得这标语很蠢,谁会觉得学习很快乐?后来我们都在背地里用这句标语偷偷对那位女生指指点点——原来真有这样的人啊?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还是很幼稚的,但好在这种幼稚是有边界的,我们从来不会当面嘲笑那位女生,只是对她敬而远之,用疏离表达价值观的冲突,而当时我们都没意识到,其实这位女生有意无意中使用了一种很高级的策略:打明牌。

我相信很多人高中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下课时间,你埋头写着今晚的作业,写着写着突然有个脑袋像鬼一样悬在笔杆上面,耳边飘来一句:“写什么呢?”吓得你的解题思路瞬间像惊弓之鸟一般坠下。

这种喜欢偷偷看别人的做法,也许不只局限于某一个人,而是大家都可能会有的行为,只是频次和程度会有差异,有的人偷偷看,有的人更没有边界感,甚至你用手盖住题目,他们还会强行伸手将你的手掰开。

在目标不清晰,感觉迷茫的时候,大家都难免会通过观察别人的做法以作参考,只是有的时候,这种“刺探”性的观察实在是容易让人感觉到被冒犯。

我个人认为,这种观察与反观察的斗争源于一种非透明的竞争心态,就好像餐馆相互想知道对家的祖传秘方一样,一方面自己想偷偷学,一方面知道了人家在学习,就故意打扰他学习,让别人不能偷偷学,以让自己获得竞争上的优势。至于为什么非要偷偷摸摸地学习,那大概是因为一种天才崇拜的思想。大家都希望自己是那种毫不费力就能成功的天才,但自己又不是,而且也害怕自己努力了还考不好,所以就偷偷摸摸学,考差了自己还能保持脸面。

而高中那位女生最有智慧的地方就在于打明牌,用自己的行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我就是在努力学习,英语差我就认真背单词,导数题解不出来我就光明正大地抱着练习册找学霸请教,想挤出时间学习我就跑着去食堂,不顾面子,坦荡学习,反而就让人失去了观察她的兴趣,她反而能专心地自己学自己的。

后来大学的时候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有个舍友明确表示要考研,我们其他所有人都自觉地会在某些地方去为他考虑,比如他睡着了我们就会比平时要更蹑手蹑脚,也不会去看他在写什么习题册,还会帮他找以前上课用的PPT给他复习。因为他已经说了自己要考研了,“刺探”的行为也就失去了意义,你再去打扰别人学习,那不是故意拖别人人生的后腿吗?在道德上也处于下风。

所谓“真诚是必杀技”“大道至简”,大概就是如此,有的时候做人就是要坦荡,藏着掖着反而容易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最近读了美国知名个人成长导师史蒂夫·帕弗利纳 (Steve Pavlina)写的一篇文章《Get fired as quickly as you can》,翻译过来就是“尽可能让自己快点被炒”。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篇文章还是挺长的,所以如果你没有那个耐心,我可以稍微对这篇文章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在一个团队里,你需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这可能会让你很快被炒,但是可以帮助你去磨炼你可能拥有的潜力,而如果说你展现的那些东西并不是团队所欣赏的,那就说明这个团队不适合你,你应该另谋高就。

很显然,这篇文章并不是让你在职场里去作死,而是通过一种叫卖式的方法帮助一个人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道路。

帕夫利纳本人也写过一本书,叫《聪明人的个人成长》,里面列出了个人成长的七条原则,分别是真实、爱、能量、一体、主导、勇气和清醒自主,其中真实、爱、能量是最基础的三原则,而“真实”这条原则其实也就是坦荡。

在我和师兄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我就发现坦荡的交流是最高效的。

有时师兄给我提出了一些难度过高的要求,我总是会纠结一下要不要找借口,但找到借口后,师兄又总会列出一系列可能的方法,我又总会想方设法去证明这些方法都不行,以逃避去完成这个要求,这个拉扯的过程最后总是会浪费很多时间。

后来我放弃了内耗,每次觉得做不了了,第一时间就表示:这个功能确实能做,但是太繁琐了,我不想做,而且过于繁琐也不利于之后的交接工作。师兄也很通达,考虑到我还是以毕业为首要优先项,做出了妥协,决定将这个部分的功能设计暂且搁置。

从项目来看,这个结果当然不是最佳的,因为程序没有达到师兄设想的那么尽善尽美,但是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两个人的想法没有保留,交流的过程中心里没有芥蒂、没有猜度,一个问题的处理直接尘埃落定,这就节约了心智能量,我和师兄都不用再去纠结,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各自想做的事情上。一个功能,能做就能做,不能做就不能做,哪怕是自己能做只是不想做,把这种想法坦诚地告诉对方,其实也是在让对方为自己的处境思考。

如果老是遮遮掩掩,让对方去猜测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是自己去揣测对方的想法,只会让能量白白耗费在人与人的猜疑之中。

当然对于打工人来说,肯定是想少干一点活,但如果团队并不是以工资为凝聚力,而真是想干出一点什么的话,就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至少像我这样不喜欢处理人际关系纠葛的人来说,真实一点、坦荡一点,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有时候,不妨打明牌。


祝好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