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晴
【1】
最近在看“哲学入门书”——《苏菲的世界》。苏菲偶遇了奇妙的森林小屋,提心吊胆地回到家,和妈妈讲述时,心里百感交集,而最终回荡脑海的却是那个简单到毫不起眼的木桨和小船。
“苏菲待在房间内,心里想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她的脑袋像一个满是大象、滑稽小丑、大胆空中飞人与训练有素的猴子闹哄哄的马戏团。不过有一个影像一直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那就是只有一只桨的小舟在林间深处的湖面漂浮,而湖岸上有一个人正需要划船回家的场景。”
看过了悲欢离合,经历了世事变幻,打动我们的常常不是热闹,反而是单调的无声的静默。
【2】
上次看故事片《上帝不在星期天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对着天花板的镜头。导演希望将卢旺达女性的女权意识觉醒以及进行中的努力传达给观众,而我更在意那些回忆了曾经所受的伤害之后用跳舞来疗伤的女性,她们没有漂亮的脸蛋,没有火辣的身材,没有悦耳的歌喉,没有惊艳的装扮,她们用最原始最自然的肢体扭动来表达内心。镜头对准了简陋的房顶,一只随节奏舞动的手游进镜头,慢慢游出,几秒空白之后又一只手游进来,慢慢游走……空白里,不是停止,更像一种酝酿,像极了水墨画中的留白,不着一色而境界全出,并长久停留在我脑海。所有人双手向上舞动,是和过去的悲苦告别,是和当下的纠结和解,是和未来的希望招手。这些悲惨的人们,依然可以笑出声来,这是多么强大的坚韧的内心,支撑她们走过二十年。
【3】
周五,独自前往中央美院看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接着进入798艺术区。一天走下来,身心皆疲,倒也收获不少。作为一种艺术的展现载体,深处五光十色的帝都依然能占有一席之地,不得不感慨艺术的魅力和感召力。热爱艺术并能欣赏艺术的人毕竟是少数,正是这些人给了艺术无限发展的活力。很多人来帝都,旅行攻略上一定能见到中央美院和798,二者很大的共同点在于年轻人无所畏惧的想象力。光影与墙绘的跨界,水墨与刀刻的融合,色彩与声音的碰撞,雕塑与网络的衔接,从来没想过艺术可以有这样的大胆肆意,不禁感慨作者脑洞大开。
始终相信,“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热闹之后,我们得思考,什么是艺术?有人在板砖上作画,有人摆出426个爆破后的气球皮,有人堆砌含“蝴蝶”二字的书刊阐释“书虫”,有人把大小不一、高低各异的金色梯子置于一室引人思考人生的意义,等等。尽管表现形式不同,都撑起“艺术”的大旗。朋友听说,毫不客气地甩给我四个字——哗众取宠。是啊,在我们的意识中,艺术始终是小众的,艺术的魅力在于以“真善美”感染人、打动人,要么长于表现或再现,要么启迪人生的体悟和思考。内容需要形式化,而形式大于内容显然不好意思留给后人。尽管热闹,观者往往一笑而过,然后驻足于国画的隽永和油画的亲和,在吴冠中的《童年》《双燕》中流连忘返。
这次观展体验并不满足,没拍几张照片,想来有些作品不值得我打开第二遍,便省了占空间内存还要一张张选择、删除的麻烦。北门老楼被爬山虎掩盖,通体碧绿,着实给燥热的天带来丝丝清凉,忍不住定格拍下。以后回想起来,必有清新自然之风拂面。
热闹似乎填满了内心的空洞,久了容易上瘾。静默之后才顿悟,所谓热闹哪里是触手可及的幸福,简直是幸福不可得的空虚寂寞冷。静默久了,也容易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