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正心
(2020年7月14日8:51)
听读《大学古本序》一文,稍微懂得了什么是正心、怎么正心的问题。
正心,就是恢复心之本体,恢复无善无恶心之体。
以前我一直认为,所谓正心,就是把心态摆正,或者是有善无恶,弘扬正能量的东西就行。这显然是不对的,从格物的三个层次来理解的话,也只是在看得见的方面进行正心,如果好点的话,也就是在第二个层次进行正心,一直没有进入到第三个层次。
如果只追求浅层次的正心,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不好的,也不是真正的正心,最后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怎么正心呢?我所理解的正心的方法,就是修心,不让自己想恶事、做恶事,就是正心了。其实不然,从阳明先生文章中可以看出,要分三个层面:
第一,对内就是修身明德。《大学》一文中的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之德,在于亲爱爱民,在于达到惟精惟一的更高境界。可见,修身明德的重要性。做人的根本在于明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我学习圣贤学说,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修身,修身的根本目的就是修自己的光明之德。特别是学习阳明心学,我感到就是一部修心的学说,就是让自己的心时时致良知。也许,我只是在低层次修心,但我感到学习阳明心学,是我所接触的学问中,最易修心的一门学问。也许,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在支撑自己一直走在致良知的路上,但很庆幸的是,我一直坚持走下来了。虽然慢,也许自己没感觉出有多大的变化,但天天让心浸泡在良知的氛围之中,自己的心真的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明德了。
第二,对外就是亲民。内在的明德,外化为行为就是对身边的人、所过往的人,越来越亲爱、友好、友爱、和谐、融洽。在看以前的人,当时感觉恶的、不友好的、不想交往的人,感觉没那么恶了;以前认为很作恶的事情,现在想想也无所谓了,遇到同样的事情,也感觉不出来有多恶来。人还是那个人、事还是那类事情,但我对待的心境不一样了。这是自己的心,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吧。
第三,对天地就是存天理。我理解,这里的天地,包括自然界、人事物等宇宙中的一切。要正包容一切的天地之心,听起来多么宏大,也是对个人良知的淬炼。天地本无心,人才有心。人心即天地。阳明先生说:“发用于天地之间,就是天理。”正天地之心,就是存天理。结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里的立心,就是存天理,与阳明先生的意思一样吧,我是这样理解的,进一步引申为为社会确立精神价值。
由此想到,我立志成为自省、利人、致良知的印证者。锤炼高尚品格,锻造高雅修为,着力构建圣贤文化学习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致力于构建圣贤文化圈,与立天地之心有点相近吧。现在博仁导师在全国倡导学习阳明心学,让更多人牵手圣贤,领悟真理,依道而行,走上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不正是为天地立心吗?这也是格物的第三层境界吧,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努力奋斗之!!!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