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读者问答:活用类比法,打消孩子的固执情绪

098|读者问答:活用类比法,打消孩子的固执情绪

Dr. 魏

2017-10-20

098|读者问答:活用类比法,打消孩子的固执情绪

转述师:刘校妤

Dr. 魏

下周,我帮你解决两个问题:改掉孩子的“拖延症”、远离谎言

很多家长遇到了孩子吃饭刷牙磨磨唧唧的问题,其实不是他们故意“拖延”,而是他们的发展特点决定的。下周我来帮你分析磨蹭背后的原因,给你应对这个难题的实用方法。

除此之外,孩子撒谎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撒谎这件事还真不能随便上升到道德高度,孩子会撒谎,也可以说是他们认知能力的一个表现。不同阶段的孩子,应对他们撒谎的方式也有不同,孩子为什么会撒谎,以及具体应对方法是什么?请下周准时到专栏学习。

本周问答时间

Dr. 魏与聪明爸妈一起解决5个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只和闺蜜玩,怎么办?

看到别人不舒服,不会关心,是没有同理心吗?

为了让别人开心,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会发展出迎合型人格吗?

孩子执着于全勤小印章,不愿请假参加亲人婚礼怎么办?

孩子总被夸漂亮,是好是坏?

1.孩子在幼儿园只和闺蜜玩,怎么办?

@yangxuewei

我家女儿三岁半了,一岁多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儿,特别喜欢和她玩儿,在幼儿园也总和她坐在一起,室外活动也在一起,而且还不让别的小朋友和这个女生玩儿,说这是她的朋友。

更麻烦的是,她俩是插班生,上幼儿园一个半月了,还是不能融入集体,每次活动都会站到队伍最后,或跑到一边。这个问题的根源出在哪儿了呢?

Dr. 魏

我们同理一下孩子的处境,你就不难理解这两个小闺蜜的行为了。你想,如果你准备上大学,要去一个离家很远的陌生城市,是不是对校园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担忧?

担忧的是,独自背井离乡,发生意外怎么办?这时候,你发现,你的闺蜜也要去这个大学,两人结伴同行,是不是就安心很多了呢?一起吃饭、逛图书馆、分享校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如果你比较慢热,闺蜜的陪伴更能给你带来安全感,适应新生活。

等你们各自熟悉了陌生的校园、老师和同学,就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圈子。虽然你们还是相约见面,但也许会没有以前那么频繁。

这样一想,你女儿刚上幼儿园,不也是类似的情形嘛,时间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2.看到别人不舒服,不会关心,是没有同理心吗?

@老董

我家女儿四岁了,家里只要有人说自己不舒服,比如说肚子痛、头晕、咳嗽等等,她就会哭闹着说自己也有这个毛病,一会又说没有,我都不知该如何回答她,这是不是代表没有同理心?

Dr. 魏

这可能是孩子情绪调节能力还有待发展的表现。你家女儿能够觉察到别人的情绪,但是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些情绪,这让她感到难受。

举个例子,乘坐飞机时,空乘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安全法则是,一旦发生意外,给别人戴口罩前,先确保自己戴好口罩。

想让女儿的同理心转换为关心,你需要帮助她提高情绪力。当女儿哭闹时,你不必太担心,冷静地抱抱她,安抚她,比如你可以说:你看到爷爷肚子痛,你也难受,是不是?

然后静静地陪着她,她会平复下来。千万不要执着于问孩子,“肚子究竟痛还是不痛”,这个问题会让她更加焦虑。

另外,我之前跟你分享过当孩子闹情绪时,记得使用情绪三步走:描述情绪、思考情绪、反思情绪,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本期文章末尾,点击推荐阅读,再次回顾,查漏补缺。

3.为了让别人开心,放弃自己的想法,会发展出迎合型人格?

@杜小姐

今天一早,我家孩子拿着一根珠子跳绳,想给他的好朋友M看。孩子告诉M,珠子跳绳最好跳了。M争论说弹力跳绳更好。争执后,M就生气了。孩子告诉她,“M总是说着说着就生气”。还说,“我知道怎么说他就会开心了,我一告诉他弹力跳绳好跳,他就会和我合好”。

我很迷茫,不知道这是不是同理心的表现,担心孩子发展出迎合型人格,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Dr. 魏

这当然是有同理心的表现!你看,孩子能够准确地识别小伙伴生气了,还知道怎么说会让他变得开心的办法,认识情绪、表达情绪、缓解冲突,干得漂亮!

你担心孩子这样做会变得只会一味迎合别人,不敢坚持己见。这就像是看到孩子摔跤一次,就担心他以后走不好路一样,考砸一回就紧张他以后学业糟糕,这有些杞人忧天了。

孩子是在不断磨合中学习社交技能的,你看,他这次让小朋友了,那么小朋友可能会在其他事情上让他;或者,他们发现,珠子跳绳和弹力跳绳各有优势;再或者,小朋友冷静下来后,试了珠子跳绳,发现它真的更好跳,嘴上虽然说弹力跳绳好,一回家就让妈妈给他也买一条珠子跳绳。

如果孩子发现每次都得迁就对方才行,那他会想办法来让自己的感受舒服。如果他做不到,你再提供建议也不迟。

4.孩子执着于全勤小印章,不愿请假参加亲人婚礼怎么办?

问答

说到同理心,最近我正好遇到一个难题。孩子目前正在上学前班,处于习惯养成期,学校有激励制度,不请假,不迟到可以获得一枚小印章,孩子非常重视。

下个月孩子的姑姑结婚,想让小朋友给她帮忙,这样的话,孩子当天必须请假,但孩子不愿意。

我只能给孩子做工作,就去一下下,然后马上回去上课。另外还告诉她,家人朋友间要互相帮助。但,孩子还是不同意,甚至哭起来,就是不去。

我很疑惑,这是不是说明孩子的同理心比较弱?我应该如何通过这件事教育她?可反过来一想,我们大人在这件事上就有同理心吗?不也是想让孩子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真的是好矛盾。

Dr. 魏

这真是一个难题。对我们大人来说,那只是一个小印章,可对孩子来讲,那可能是一个“奥运金牌”。同样,对他来说,去姑姑婚礼帮忙,也许只是去满足一个习俗,但这对你和家人来说,是人家的人生大事。怎么让孩子明白你们的考虑呢?

你不妨试试“类比”这个工具。比如,你告诉孩子,你上班,也想天天不迟到,不请假。但是如果这时候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孩子生病了要去医院,或者幼儿园有重大的汇演需要参与,那么你会选择请假,送孩子去医院,去参加孩子的文艺汇演。

虽然你失去了一枚全勤的印章,但是你得到了一枚孩子的健康印章,一枚和孩子美好回忆的印章。而且,学校的小印章以后还可以通过努力再获得,但是健康和汇演印章,就很难得到了。

姑姑的结婚印章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那么,咱们是不是要去帮帮她呢?你还可以让姑姑给他DIY一个个性化的印章,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些。

我们说同理是将心比心,不仅仅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还需要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像我刚才提到的,你可以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分析利弊,这比抽象地说要“互相帮助,理解他人”,更能说服孩子。

5.女儿总被夸漂亮,是好是坏?

问答

魏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家小孩两岁半了,经常有人夸她长得漂亮,被叫小美女。她自己也经常说自己是小美女,这样的叫法会影响到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吗?

我担心等她慢慢长大后会变成爱慕虚荣的人,或者价值观偏离,我希望她能快乐,并把心思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学业上,请魏老师给些建议。

Dr. 魏

如果别人描述你女儿时,只有“小美女”这个标签,那么你得注意了,她被别人的标签限制住了。

但是,如果别人还会说,你女儿爱读书,爱画画,乐于分享,关心人,那么,你悬着的心就可以放下了。我有时也会在网络上看到大家称我为“中国最帅的大学教授”,这个我不介意,因为去掉帅,我依然可以做我喜欢的研究。

但如果大家称我为中国最帅的男人,那我就有些担心了,万一我哪天毁容了怎么办?万一我老了长残了怎么办?开个玩笑哈。

其实,我们家长需要担心的是,孩子的人生被美女的刻板印象限制了。美女就得花大量时间在打扮上;美女只玩芭比娃娃,不玩乐高;美女只做明星、模特……不,美女和别人一样,可以做作家、科学家。

美不仅仅是天生的,也有后天的努力。不修边幅要不得。你平时注重孩子的形象,给她挑选合理的服饰搭配,教她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无形中提高她对个人形象的审美观,这很好。爱美之心可是与时俱进的。

美好生活,要内外兼修!

最后,我想提个问题,如果你家孩子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当然,除了单纯地夸奖漂亮,还有长得高、聪明这类的先天优势,欢迎到留言区分享你的经历。

本周家长分享

Dr. 魏

理解同理心很简单,不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嘛,但使用同理原则,却是另外一回事。育儿是一场修行,我们不仅得蹲下来,有时候还得趴到地上,才能理解孩子的世界。看看宝妈 @莉茜 是怎么做的吧。

宝妈@莉茜的育儿分享

模仿是孩子学习情感反应模式的重要途径。家有一4岁女宝,感觉她的成长就是家庭人员的一面镜子。有时候说话的语气像爷爷,有时候像奶奶,有时候像爸爸妈妈,现在上幼儿园了,有时候还像老师,不光语气像,连神情和动作都像。

我一直听您的育儿宝典,对于她的情续反应,常常采用您教的三部曲:描述情绪,思考情绪,总结找到解决方案,99%的场景都能应付。

但有时候我也没耐心,虽然不主张打孩子,但我会用打屁股来威胁她,比如,“我数到三,再不怎么怎么样,我就要打你屁股了!”我会数得很慢,一边数一边跟她讲道理,这个方法很管用。

但上周日,这个方法失效了。

事情是这样的:她洗濑完毕,要上床睡觉,结果突然跑下床,趴到房间垫子上,往地板上吐口水,然后就趴在下去,脸贴在垫子上。

天气渐冷,她穿着睡衣,我担心孩子着凉,再加上脸贴着垫子不卫生,我让她上床睡觉,她不愿意,我用老办法开始威胁她,结果我数到3了,她没反应,我就打了她的屁股。

孩子开始大哭,肯定没想到我真会打她。我去抱她,计划安慰她,谁知道她不理我,让我进卫生间去,当我进去后,她就把门给关上了。然后在外面继续哭。

后来,我出来抱着她,她仍然哭,嘴里时尔还念叨着妈妈打人是不对的,一直到入睡。昨天晚上,洗漱完毕,她又重新上演此事,我吸取了教训,给她穿好衣服,问她为什么要趴在那里、吐口水,我放了一张纸在地板上,让她吐,她吐完后有点儿惊奇地说:妈妈,你看有泡泡。然后让我也吐一口,然后她说:妈妈,你的口水也有泡泡。

下一个问题就把我问倒了,她说:妈妈,口水为什么有泡泡?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网上查一下吧。

然后,她又让我把脸贴在垫子上,我照做了,原来是脸贴到垫子,听声音会跟站着听到的不一样。我问她是不是脸贴垫子上的声音不一样,她说是的。

后来我让她洗手,洗脸,告诉她垫子很脏,孩子说不脏,我继续说:看上去不脏,但你想啊,平时我们用脚踩,会有很多看不到的细菌,所以我们要用肥皂把脸和手清洗干净才能睡觉,不然容易生病。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在成长,其实,父母也在修行。

本期推荐阅读

【情绪管理篇】

《002|坚持这三步,搞定发脾气的娃》《048|三招搞定公共场合的“熊”孩子》

【评价技巧篇】

《019|怎么正确地批评孩子?》《016|表扬有技巧:别让夸奖害了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