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这句话人人会讲,大部分的人把这句话解读为:清楚自己当下在做什么事、专注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去感觉当下的每个动作、把握每个可以享受的时光尽情的去享乐等等。今天读了黄庆祥讲师的文章《中国老祖宗是"活在当下"的高手》,他从古圣先贤的智慧中找到了活在当下的真正意义。
“活在当下”这句话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活”这个字,第二个重点才是“当下”这个词。这两个定义一错,圣贤的意思就面目全非了!“活”是过得更健康、更流畅、更自在的意思,这字很重要,也才是这句话的目的所在,但人们总把它当虚字一样读过,只注意“当下”而忘了“活”才是主角。“当下”不能只解释为此刻、现在、或这一秒而已。应该是指当下所遭遇的任何正在发生的事件、任何境遇、任何顺境逆境、当下身中所升起的任何好、坏感受、及当下心中所升起的任何心念,及苦乐情绪等,都是“当下”这两个字所包含的范围。
因此“活在当下”的正确意思,应该是:
不论当下自身处于顺境或逆境中,都有自在快活的能力(不能只挑顺境才自在);
不论当下身体升起喜欢或不喜欢的感受,也都有自在快活的能力(不只在好感受下才自在);
不论当下心中升起什么气血、什么情绪,依然也有自在快活的能力(不只在正面情绪下才能自在)。
意思就是说,在任何逆境中、任何不快的感受中、任何负面情绪的当下,不需要花力气去转移、不需要花力气去逃避、去改造,当下依然有自在快活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在痛苦的当下、在快乐的当下、在逆境的当下、在顺境的当下,都能保有自在清明的本真,都能不被境遇、情绪所妨碍,任何你想象得到的当下都有自在快活的能力。
高兴时就自在于高兴的当下、疲累时就自在于疲累的当下、哀伤时也有能力自在于哀伤的当下。“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说,在喜怒哀乐的当下,就有泰和的能力,不必等喜怒过后才泰和。而这种隽永安宁的自在心法,六祖不也早已说过“烦恼即是菩提”这样的话吗?烦恼的当下,就等于菩提禅悦,无二无别的,何需等平抚转移之后才自在呢!若是需要去平抚改造,就是内心对它有个“怕”存在,光这点怕就让自在清明的心死了。还哪来的“活”呢?!逆境现前,甚至负面情绪现前,一点都不怕它、不必改造它,当下就能甘之如饴,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把握每一个当下,“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个“素”字是洁净无染的意思,一个君子只愿把当下位置上的本分尽好,在当下的位置上施行他的道,历炼他的道,而不愿有非分之想。一个君子如果当下是富贵的,就甘愿以着富贵去行济贫的道;如果当下是贫贱的,就甘愿在贫贱中历炼自己廉洁的品格;如果出身在蛮夷地域,就在蛮邦做好行侠仗义的道;如果不幸遭逢患难,就在患难中行牺牲奉献的道。
君子是:不论遭遇是好是坏,总是把握每个当下,尽力去树立他的品格,让他的品格“活”起来,也让众生的品格“活”起来。君子不会因为遭逢一点逆境就让气节死了,也不会等到环境都已经称心如意之后才努力去做这些事,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这才是“活在当下”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