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距离与其他

此时正是午夜,星空下奔涌来天外的风。我支着单薄的身体坐在床上,强忍着鲜活而又古板的法律概念在不堪重负的脑海里打转。
南京这座城市守着我,就像执戟的壮士守着他的城关堞垒,还有胸膛里融化的万家灯火。相距千里之外的北平,我的朋友正从那里赶来,在铿锵的火车上,孤身介于栖居地和目的地之间,摇摇欲坠。
还记得17岁读过的《二倍距离》,时间和空间构成了人与自己的距离;更何况人与人的距离,任由时间和空间拖拽得若隐若现。
或许在某个节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离得很近,但“选择”推动斗转星移,人的距离会诡异地变化——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的不只是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点,而是某一种身份。这样的身份的“我”,以头衔和称呼为蝉蜕,以与你们的关系为肉身。
万幸的是离得再远,我们的距离好像还是那样,保持在教室内抬头就能看见的距离,保持在嚼着五香牛肉能一伸手能碰翻对方碗的距离,保持在坐在楼梯拐角能听到对方说三国的距离,保持在主持人和嘉宾对话时所处的对角的距离。
似乎友谊长存是言之凿凿的真理或不容置喙的希冀,但我们都明白这只是掩饰“选择”的逢场作戏。仅仅凭借对“选择”前的“我”的回忆,向自己发动情感催眠,并不能持久地恒定地维持一段人与人的实质联系吧——终究会随着“选择”的推进而零落成泥。回忆会淡化,感情会麻木。即使依靠三年戴孝的仪式,亲情的流逝也在所难免。这是“选择”的结果罢了。
因此回忆只是抵消距离的必要条件,交流才是充分条件。无论是情感的呼应,还是思考的响应,同一频率的有效交流才能让距离剥落吧。因此即使身处异乡,即使久别难逢,曾经同一屋檐下的我们还是熟知彼此的喜怒去留,会默许彼此的进化和觉醒。谁怕距离。
回过神来,单曲循环的《列子御风》已经停止响应。
在苍茫大地上不知疲倦地奔驰的火车,载着我的朋友。她应该已经睡着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愿意,可以叫我心血来潮小姐。 有什么关系,我总是热血冲头,去做任何想做的事,还好也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朋友的鼓...
    杜言乱语阅读 506评论 0 1
  • 初识少年,无邪马尾辫。 明明芳华之年,却叹韶光锦梦易贱。 落雨棚檐,紫藤石边,闲话小人戚戚,君子谦谦。 忽而各奔南...
    纸上书生1994阅读 290评论 0 1
  •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初中的感觉。想到那时候的自己,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同学们都为了每天的素材想破了脑袋...
    oh看那遥远的地方阅读 279评论 0 0
  • 今晚合奏了下大鱼,自己蛮熟悉的 在四教好好学习了,明天带着电脑去图书馆,环境比较好 还有两天假期,哈哈 跑步这样的...
    良辰美LiangChen阅读 1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