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连袜子都欺负我!”女儿那带着哭腔又满是委屈的抱怨,瞬间穿透了清晨家里的忙碌氛围。
今天我睡过了头,一看时间都七点半了,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慌慌张张地跑去叫女儿起床。
让我没想到的是,她这次很麻利地就起了床,自己去穿衣服了。
我心里想着能省点事儿,就赶紧去收拾东西,准备一家人的早餐,还得时不时留意小女儿有没有醒来。
没一会儿,就听到俩孩子在房间里嘻嘻哈哈地玩闹,我想着姐妹俩玩得开心,我也能稍微松口气做点自己的事儿。
谁知道,这安静没维持多久,就被女儿的这声抱怨给打破了。
换做以前,我肯定得急得不行,一边唠唠叨叨一边冲过去帮她解决问题。
但今天,听到她带着哭腔的声音,我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决定换个方式处理。
我没有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跑过去,只是提高了点嗓门回应她:“宝贝,咋啦?跟妈妈说说,袜子咋欺负你啦?”
女儿又带着哭腔把穿不上袜子的事儿喊了一遍。
我一边继续忙活着,一边耐心地跟她说:“宝贝,袜子肯定不是故意的,说不定它也在跟你开玩笑呢,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肯定能把袜子穿好的。”
没想到,女儿听了我这话,情绪好像没那么激动了,也不再大哭大闹。
等我忙完走进房间,看到她正按照我以前教的方法,努力地试着穿袜子呢。
在我轻声的指导下,她终于把袜子穿上了,小脸上还挂着眼泪,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到底该怎么帮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情绪,解决不了问题
知乎上有人问:“情绪给生活带来什么?”高赞回答是:“被情绪左右,解决不了问题。 ”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就说邻居家的小明,看到小伙伴们骑自行车特别潇洒,心里羡慕极了,就让父母给他买了一辆。
阳光正好的那天,他迫不及待地把车推到空地,小心翼翼跨上车,双手紧紧握住车把,指关节都泛白了,双脚颤抖着踩上踏板。
可刚一用力,车就剧烈晃动,“哐当”一声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小明膝盖擦破了皮,眼眶瞬间红了,满心委屈不甘。
他没放弃,拍了拍土再次尝试。
这次他更紧张了,手心全是汗,握着车把的手止不住地哆嗦,结果还没骑起来,又重重摔倒。
周围小伙伴的嬉闹声,在他听来仿佛是无情的嘲笑。
小明满心都是挫败,愤怒和沮丧一股脑涌上心头,完全顾不上思考骑车技巧、总结摔倒原因,只被“我总是学不会”的念头占据,深陷情绪的泥沼无法自拔。
最后,他愤怒地踢着自行车,哭喊:“这破车,我不学了!”
情绪就像一场大雾,会把我们的理性思维全都笼罩住,让原本能解决的问题变得棘手。
就像我在带孩子时,孩子一哭闹,我就容易焦虑,不自觉提高音量、语气也变得强硬。
可结果呢,孩子哭得更凶,根本听不进我说的话。
原本简单的事,就因为我的情绪变得乱糟糟。
所以啊,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冷静下来,千万别让情绪牵着鼻子走,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至关重要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管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超乎想象的影响。
不知道你家孩子有没有看过《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电影?
我家孩子可喜欢了,我也跟着看了好几遍 ,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触。
电影里,小女孩莱莉因为搬家,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这五种情绪相互交织、互相影响。
一开始,代表积极的“快乐” 一心想让莱莉一直保持开心,总是不让 “悲伤” 发挥作用,结果反而让莱莉内心的情绪更加混乱,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后来,莱莉慢慢明白,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学会接纳不同的情绪,让各种情绪和谐共处,她才重新找回自我,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情绪管理能力强的孩子,面对困难时往往更加从容淡定。
比如在学校组织的科技比赛里,制作模型失败了,他们不会马上崩溃大哭,而是冷静地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决。
但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孩子,一旦遭遇挫折,就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就拿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来说,他们可能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作业也敷衍了事。
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就像是给他们披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能够帮他们抵御生活中的各种负面冲击,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稳当当地大步前行。
养育孩子,先修炼自己
曾经,我是个被情绪牵着走的家长。
有一回周末,我好不容易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本想歇口气,转头就看到客厅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积木散落一地,玩偶东倒西歪,彩笔滚得到处都是,刚整理好的家瞬间又乱成一团。
看到这一幕,我的火气“噌”地一下就冒了上来,冲着孩子大声吼道:“我刚收拾完,你怎么又弄成这样!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玩完玩具要收拾好,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孩子当时正在兴头上,被我这么一吼,笑容瞬间消失,眼神里满是惊恐和委屈,小嘴一撇,“哇”地就哭了出来。
可哭归哭,下次玩完玩具,家里依旧是一片狼藉。
我这才意识到,单纯地发火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孩子变得小心翼翼,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
后来,我下定决心改变。
再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会先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走到孩子身边,轻声说:“宝贝,你看玩具们都玩累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小床,你能帮它们回家吗?”
神奇的是,孩子听到这话,不仅没有抵触,还很乐意帮忙收拾,一边收拾还一边和我分享玩具们的“冒险故事” 。
家长的情绪,就像一面镜子,会映射在孩子身上。
以前我脾气急躁,孩子也容易焦虑不安。
但当我开始控制情绪,用温和耐心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孩子也慢慢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把果汁洒在了刚换的桌布上,要是以前,她肯定会吓得大哭,害怕被我责备。
但这次,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主动说:“妈妈,我不小心洒了,我会拿抹布擦干净。”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改变给孩子带来了积极影响。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旅程。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用爱和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充满温暖和包容的环境中成长。
在育儿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情绪管理是我们和孩子都要共同学习的重要课题。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学会和情绪友好相处,让孩子在爱与包容的温暖氛围中茁壮成长,成为情绪的主人,勇敢地迎接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