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阴。
阅读书目:《书谱》。
作者 :孙过庭是初唐时期杰出的草书家,堪为王羲之衣钵传人。他的名字不见于正史,只零星见于唐代讨论书法的专业性文章之中,但这恰好说明,他是一位典型的、以作品立世的书法家。孙过庭之所以能留名于世,成为历代学习草书之人不可绕开的人物,全凭这一卷草书写就的《书谱》。其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金句
篆当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变。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今撰执、使、用、转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缳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记录及感悟:本书的内容涉及书法的历史、人物、作品、字体、欣赏、条件等,也涉及运笔,但不过是寥寥数语,并未展开。简单来说,孙过庭在《书谱》之中梳理了书体演变的脉络、总结了写字用笔的技法、讨论了学习的经验与心得。如果你见过《书谱》的照片,就会看到第一行写着“《书谱》卷上”这四个字的标题。然后,在这个卷子的前绫隔水外,有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书题签的“唐孙过庭《书谱序》”几个字,在字的正下方钤宋徽宗朱文双龙玺。你可能会疑惑了,现在看到的《书谱》是不是只是序言?多少年来,《书谱》有没有卷下?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人们孜孜不倦讨论的话题。《书谱》中就有答案: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垂拱三年写记。《书谱》确实是应该有卷下的。
那么,这是不是一篇序言呢?如果是的话,为何序言会篇幅如此之长,而且论述完备呢?对此,著名书法家、《书法没有秘密》的作者寇克让先生的考察结果几乎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信的答案。寇克让认为,徽宗题写的“书谱序”就是孙过庭自定的《书谱》卷上。为什么这么一篇长文就只是一个序呢?这涉及到文体发展的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列举了可以统领各篇的相关文体,谱是其中一种,并对谱这种文体进行解释,他用了一个词“注序世统”,即注解和引序系统脉络之意。所以,谱本身就可以是序文的性质。即便目前我们所见的《书谱》并非全本,但是确实见到了其中最为主体和关键的部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孙过庭撰写这部作品的意图,以及全书内容的核心。
《书谱》讲述的核心和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呢?《书谱》的内容涉及书法的历史、人物、作品、字体、欣赏、条件等,也涉及运笔。简单来说,孙过庭在《书谱》之中梳理了书体演变的脉络、总结了写字用笔的技法、讨论了学习的经验与心得。在梳理书体演变时,孙过庭说:“篆当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变”,点出了篆、隶、今草、章草四种书体的特点。孙过庭还指出,以楷书和草书为例说明各种书体之间充满着内在的联系。写草书若不兼顾写楷书的严谨,就容易失去规范法度;写楷书若不通晓写草书的意趣,那就难以成为灵动佳品。楷书,以点画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则相反,用点画表现情感,靠使转构成形体。写草书的话,如果使转笔法不行,字便写不成样子;写楷书的话,如果点画工夫欠缺,仍可记述文辞。楷书与草书,虽看起来截然不同,但楷书正是草书的基础,若要在草书上有所造诣,写楷书的基础必须到位。在总结用笔技法时,孙过庭的论述主要是立足于草书。草书笔画特有的流动与气韵,成为书法家展示个性、抒发感情的最好字体。孙过庭说:“今撰执、使、用、转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缳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执,是指执笔,有深浅长短之分;使,是指运笔,有左右提按几种;转,是指运笔中的萦纡回绕,转折呼应;用,是指用点画来结字,有向背相让的区别。如果感觉抽象的话,可以联想到写文章之中的起承转合。在分享经验与心得时,孙过庭认为,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这才是书法艺术臻于老成的阶段,人也进入老年时期。这从平正到险绝,再复归平正的过程,与佛家的修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到看山还是山。临帖是学习书法没有人可以绕过的第一步。
如何欣赏《书谱》这件草书作品本身的精彩之处?讲到欣赏草书作品,寇克让先生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若是没有任何书法基础去看一件草书,觉得好或者不好,都谈不上欣赏,这只是感受。如果直接就感受到了流畅、速度感,那字是好字,欣赏者也是极具感悟力。不过,没有经验的感受一般都会偏差。真正的欣赏需要带着经验去看,要拿自己的感受去和经典作品比照。想要提高欣赏水平,就要多看经典名作。可以经常看王羲之的《十七帖》、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前者是古朴的小草,即便是没有草书基础的人,也可隐约辨认出一些字来;而后者是连绵草,又称狂草,这就是大家常常觉得像天书一样的作品了。看多了就会有大感觉。草书,尤其是大草狂草,字形变化剧烈,一开始把握字形的好坏并不易,但却可以通过笔画把握细节,比如笔画实不实,虽然书法讲虚实得当,但却是基础,优秀的草书笔画一定饱满扎实。还可以看笔画中的直笔,正因为草书钩扯连环,以圆转为主要特征,所以,其中的直笔弥足珍贵。圆转之中能否有自然的直挺笔画,高下立判。寇先生所讲到的欣赏优秀的草书作品时,重点关注的部分是笔画的勾连往复,而这正是《书谱》之中对草书下笔的要求。这种细微精要之处,唯有真正实践者才能体会到极致。
中国文字之美,美入骨,灵入魂,而这样的美是需要好的书法去体现其精髓的。深爱之,奈何笔法甚拙,不敢搬弄,唯有仰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