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极真理,探索未知,这是你我都最想要追逐的青春年华。单纯而美好的日子,就是一个天堂。
——极旦仔按
1
前段时间,高考报名,面对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抉择,迷茫的毕业生和焦虑的家长,在报考咨询群里面炸开了锅。
学弟学妹们被五花八门的专业昏了头脑,各种形似又神似的专业名称傻傻分不清楚。大部分的凭借专业名称YY大学里面学了些什么,再畅想一下未来都干了些什么。在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这个经久不衰的问题是上,在各种微信文章的各执一词的教唆下,更加不知道怎么做出选择了。
走入大学的学长和学姐们一面对各种询问耐心回答、陈其利弊,又一面吐槽自己后悔当初报了这个专业,学的多、累成狗、就业难、待遇低等等,最后得出结论:慎选!
家长们似乎相对冷静一点。他们打着精致的小算盘,总希望考过的分数一分也不要浪费,最好是读个“好大学”、“好专业”,出来工作能对口,而且还高薪待遇,一跃成为中产阶级,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这样的出发点下,我常常看到家长们的提问:
“***专业好不好,排名前不前”者有之;
“***专业和***专业哪个更有前途”者有之;
“你们这个专业以后就业怎么样”者有之;
“你们这一行以后会不会很累”者有之;
有一位家长专门加我私聊,问我什么专业的,专业排名怎么样,学什么,就业都是什么方向。
我无奈,只能凭借自己的那一点认知如实回答。
力学,好像挺排前的,平时就学各种受力分析,就业不好说,大部分搞科研去了。
然后那个家长又拿出了个微信爆文链接:《赶紧看!各个专业就业平均薪资排名!》
然后说:都这个会有前途么,这个专业工资水平倒数诶。
……
我回了句,不好意思,关于哪个专业比较有前途这个问题,我帮不到您,不好意思。
然后毫不犹豫地删掉了他。
没错,我在这所大学学的就是基础学科,又枯燥又难学,学出来还不能做点实际的,又不好就业,你们都不要读。
可是那又意味着什么呢?
当阿甘被世俗猜疑,被疯狂询问跑步的意义的时候,他也只能无奈地说:
他们始终不相信,有些人跑步,什么都不为。
2
其实我认为考虑专业这种选择的时候,以前途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作为参考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一件很短视的事情。
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把十八青少年转变为成人。
有多少人能在进入大学之前认识到,大学四年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黄金时间,而毕业时的职业并不是我们要特意考虑的对象。选择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自身成长不是么。
令人遗憾的是,在默默关注咨询群的时候,我看到的大部分提问都是围绕“你专业以后能做什么”和“专业前景怎么样”这两大问题提问的。
然而一年前我走入大学,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样的问题。我甚至有几次想转专业,想转到一个更有“职业前景”的职业里面去。我会后悔最开始的选择,经常思考为什么当初会为了满足好奇心没有仔细思考就做出了如此荒诞的决定。
浮躁、短视充斥着我们周围的空气,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那时候刚好开完了几场“职业规划”的动员会,被导员要求写几分职业发展规划报告。
之后的几个晚上几乎都是彻夜不眠,整晚整晚都在焦灼:我这专业好像真的干不了什么吧。以后不就是做做研究和分析吗,哪个企业会想要一个学力学的学生?现在最热门的,设计、IT、金融哪个不是风生水起,前程似锦?
想着想着,却没有发现我早已忘掉了报考专业的时候自己最初的想法:
打好基础,训练思维,以后再谈就业的问题。
可是整个大环境都在抽打着我的脸。那些拥挤在在中关村地铁站的高级白领、那些忙于解决贷款、买房、逼婚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的工薪阶层和那些那些焦虑的忙于接送孩子的中产阶级告诉你:
年轻人,不要再这么理想主义了,你会后悔的。
3
不知道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浮躁起来的。
为了“热门领域”,所有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为了“十大专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读上这样的“好专业”。
如果受教育是一项投资的话,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回报”作为评价的标准了。这一套市场逻辑嫁接到高等教育上来,“投资与回报”直截了当地概括了人么对大学教育地认知和态度。在报志愿做选择的时候总是习惯于计算投入与产出的之间的量化关系,却往往忽略大学给予的回报到底应该是什么。
所以回乡拜访亲人的时候,家族聚餐总是在讨论一些诸如上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更容易出来找工作的话题。
所以也总是会听到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年的青春白费了。
大学的回报是否仅仅是金钱?言外之意,受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就业吗?
金钱固然重要,但是完整的人不应该只关注金钱。
在《优秀的绵羊》里有这样一段话非常精彩:
“个人的生活不仅限于工作,而工作不仅限于收入;国家不仅限于它的财富,而教育也不仅限于培养职场能力。我们要千万警惕企业家或政治家的蛊惑,作为一个人,你要相信自己不仅限于能为企业产出多少利润或为国家贡献多少GDP。追求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无异于追寻生命的目的,即社会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每阅至此,都会感慨居然会有如此清醒的文字。确实,包括我在内,都有一大段时间处于迷茫和未知的状态,难以真正去思考一个专业一间学校能真正为个人带来什么。
我们关注的未来,可能只是在关注职业本身,可能只是地位和资产的跃迁与增长。我们以为一次优秀的选择意味着正好赶上时代的潮流,从此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但鲜有时机关注过教育能给一个人带来的真正价值。
4
事实上,要让一位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几天之内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前进的方向,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各类专业排名、“十大行业”、“有前途的领域”的表单的出现,虽世俗而荒谬,却给那些迷茫、不知所措、没有明确想法的学生和家长打下了一剂稳稳的镇定剂。
曾和一个考生聊专业报考的事情。我跟他说,其实以后的变数真的很大,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学什么的情况下去纠结哪个产出更多。
过了很久,他回我,对,但是我不想放弃掉这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也不想以后会后悔现在的选择。
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永远不要因为一个“好专业”而沾沾自喜。那是短视而粗鄙。也不要让这样短视的思维陪伴了你整个四年学习生活。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行情大变,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大量金融民工,机器人会依照大数据代替繁冗复杂的就诊工作,而写程序这种纯体力活也会被聪明的算法框架代替。到了那时,当年为了职业而上的大学就意味着变成了一个不堪一击的彩色泡泡。
也许在那个时候,又有一批人在抱怨自己最初的选择是错误的,然后呼吁着那个时候的青少年们,一定要审慎选择,不要选择没有前景的方向。
可是这口锅,大学的专业不背。
在最容易被塑造和改变的年纪,过分看重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不注重思维的培养和创造的体验,必将导致毕业的工作无非就是把一件事情重复几十年还在原地踏步的结果。
能怪谁呢?怪罪于教育么?怪罪于社会的不公么?只能说,这种人上的不是大学,而是一所职业技校。
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的不是未来的职业,而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和习惯。它能告诉你用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解决问题。
所以我重新捡起了我最初的想法,读基础学科,没有职业发展没有前途也没有有什么不好。
至少在这段充满着理想主义的年纪里,我可以穷极真理,可以思考可以用最基本的原理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才是我最想让我的大学、我的专业给我带来的财富。
最后,分享一个在网易云音乐的一个热评:
家人围着6岁的儿子问他的理想,儿子说他想当医生。外婆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奶奶说待遇也不错。爷爷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对象方便。爸爸听后,满意地问儿子为什么想当医生。他说:“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赵雷-《理想》热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