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落地时期,到慢慢长大一点点开始懂事,再到成年有各种各样的的心境,“玩伴”这个词一直都存在于这些当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只是我们对它的定义都在改变,不是唯一确定的那么绝对,就像不同的年龄,我们有着不同烦恼一样。
提到玩伴在你的脑海中闪现而过的是什么?一个逗比一样的傻大白,一个有个性暴脾气的他(她),还是一个陪你度过漫长岁月,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或是一部电子设备呢?
2018我从始至终,对我一尘不变的那个玩伴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看到这里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我是一个学霸,那样我会让你失望的,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和你们其中一部分人一样,我只是一名学生,有着安静的性格却有一份不愿安静的心。
说了这么多,估计你想打我了,还不讲重点,不急不急,一般有意义的东西都需要做好铺垫的嘛,这就告诉你图书馆成为我“玩伴”的原因。这源于我几段与图书馆的“孽缘”和我此时此刻的心境。
故事来了,竖起你的小耳朵,眨巴眨巴你的小眼睛,好好看哦。小时候学校没有图书馆,那时候的我好渴望自己长大后能在图书馆遇到很多的知己,当然在此期间我也有个小梦想~长大后自己开一家书店(不过,目前看来这个还是个梦),再长大一点后,我是看到图书馆了,可是一年也就那么几次,还是一些陈旧的书籍,我就想到了大学我要和图书馆做朋友,形影不离超级好的那种,可是,因为事多还有自己犯懒,也只是偶尔去。再后来我做了图书馆管理员,每周都会整理书籍,贴标签,值班之类的,过的也蛮好,可是我所在的那个流通是专业书籍,我渐渐的也就不怎么看书,不过我会定期去图书馆,感觉自己被约束了,有点不太习惯,我退出了,幸运的是我认识学IT,热爱读书写作,善于交际,当然也有吃货啦,这些朋友中有给我谈人生的朋友,分享经验的学霸,我和图书馆的第一段“孽缘”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段是这样的:我是一个比较注重感觉的人(这只是我对自己的定义),对于喜欢的东西,尤其是我用心一点点呵护,付出代价过的东西,一旦察觉它变质,我会选择舍弃。这个过程中避免不了冲动,我放弃了一个在异乡把它当家的社团,和我兄弟们一切体验汗水,酸甜苦的机会,所以我又去了图书馆,因为我看到了一句话:“朋友是用来分享你的快乐的,而不是替你承担痛苦的。”在去图书馆的时候,我带了本自己的课本,可惜我看不下去,我找了本以前很喜欢的散文,我也无法使自己的心情平静,最终我找了我的榜样~我的大学军训教官,他也是那个社团的,只不过他退了很久了,因为他毕业了。没想到和他聊了近两个小时,我却平静了很多,最后我记得我给他发了这样的一条消息:“我是真的没救了,图书馆成了我的治愈地,我在这里更多的不是学习,而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治疗,重新开始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另一段孽缘。
此后的很多时光中,我都会去图书馆,不论是看文章,还是看视频,听着自己喜欢的歌曲,对着自己头疼的课本作斗争,只要来到这里,我就是一个“不倒翁”,只要和我的小伙伴在一起,我就什么风雨都不怕了,最后我想和我小伙伴来一场跨越年轮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