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读书笔记

写本书之前,想起前日与朋友喝酒,他给我讲的几句话:你不要以为自己的家庭有多么不好,也别觉得父亲有多不堪,母亲有多忍耐。你现在可以试试,给你爸打个电话,告诉他你被骗了20万。你父亲只会两句话:知道了,多少钱;下次注意。而母亲呢,会先说你一顿。

可能有人会说,上边的故事和本书的内容完全不符合,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我们很多极端的行为,大多数是来自家庭,来自周围的朋友、亲人。就算是我们人格的形成,也大多数是来自周围的人群。有一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理,人格的形成大多是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周围的人,或者从周围人那里感觉到的喜怒哀乐,由此形成我们独立的人格。而那些“天才”或者“疯子”,也基本上来自这类人或事。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吧:我曾经是一个非常无知且暴躁的人,只知道自己享乐,从来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由此形成的人格可能是完美主义者,或者像我这样的享乐主义者。这两种人格都是很不健全的,追求太极端,一旦达不到,便是自身崩溃。工作之后,没人可以给我所谓的“温暖”,因为这我常会与女朋友大发脾气,最后的结果可以预料,她离开了我,很决绝。现在我知道这件事情接近本质的原因后,真的是后悔当初所做的事,以至于现在我需要用很长的时间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健全的人格。

所谓完美主义者便与本书中的“天才”和“疯子”相契合。他们追求极致,追求思想上的高度独立,他们明白世上很多道理,却不知深处道理之中,无法做到超脱,陷入思想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后果可想而知,无非陷入思维陷阱,最终人生走向并不被世人认可的悲观结局(此处的悲观,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是乐观的、积极的、美好的)。

本书从心理学、生理学、佛学、宗教、物理学、神学等多个学科、不同的伟人事例讲解,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个在普通人看来的未知世界。笔者看来,在他们的脑中,在他们的眼中,似乎与我们普通人所看到的都大相径庭。这么说也有失偏颇,或许另一种可能是他们真的走到了文明的终点,触碰到文明壁垒,急需要打破现有的世界模式,却又不得不被现有世界所限制,由此产生的郁闷等消极情绪又反过来促使他们向着更“消极”的世界走去。这就像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在不知道没有出口这个事实的前提下,会让人有找出口的动力,却也总是没有找到出口的喜悦。

读过本书,最大的收获似乎是明白了,像自己这愚笨的生活状态,还不错呢。少懂一些道理,少明白一些事理,自己可以拥有傻子一般的快乐,不至于都明白了以后,丢了曾经的快乐。反过来想,为什么人都喜欢督促别人多读书、多看报?是我们身处迷宫,为了找到出口那一动力使然?还是什么冥冥之中的必然结果?值得深思!

有一些了解前人说过的一句话:当你明白了世界是丑恶的,你还愿意相信这个世界,那么你这个人就算成功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