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对走向成功固然重要,但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才是重中之重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科学家,他为世界作出的科学贡献与成就,与他一生设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小学、中学时的学习成绩也不都是满分,可是他非常喜欢向科学领域发展。
怎么办呢?颇有自知之明的爱因斯坦,根据自己学科成绩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当时的评分标准6分为最高,1分为最低。成绩单显示他的最高6分学科有代数、几何、投影几何、物理、历史这5科;得5分的学科有德语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自然历史、化学等科目;得4分的科目有地理、绘画、工业绘图;最差的得分只有3分是法语语言文学。
显然,他的理科成绩最好,在读大学时他依然选择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学专业。
由于自我定位的准确,为爱因斯坦以后在物理科研方面的潜能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此后几年,他又先后发表了数篇在全世界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不但解释了光电效应,还宣布了狭义相对论,为推动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起到了重大作用。
爱因斯坦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才能获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因此,学习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个常数,但它的效率却是个不定的变数,所以,单独追求学习时间是不明智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还通俗易懂地妙解了“相对论”:你和最亲近的人在火炉旁坐了一个小时,你却感觉只有5分钟;相反你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坐在炙热的火炉旁,你只坐了5分钟却感觉长达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更应该说的是,他不仅有可贵的自知之明,而且对自己确定下来的目标从不半途而废。
例如: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后,以色列政府,正式邀请爱因斯坦接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
当时,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所感动。但是,他没有在权力面前屈服,依然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最终,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就任以色列总统的事情。
事实上,对物理的研究,爱因斯坦看得更重要一些。他认为,政治是当前的事,而科学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道理:即便你是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如果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取得胜利。
人生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任何事儿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您赞成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