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樊纲的“六个钱包”买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丈夫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加妻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两代人六口家庭,小两口再努把力,买下一套房。
谁让他瞎说大实话呢。
高企的房价现实,和无房不社会的群体舆论下,能买的还是尽早买吧。
有房与没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那些追着大V问“这里房子还能买吗?”,“xx的房子有投资价值吗?”的人,和一言不发默默飘过楼市各种新闻的人又隔着天壤之别。
如果你说,我也是买不起房的。
但其实“六个钱包”挤一挤还够得上最低档次的小房子,你还算不上。
真正买不起房的人显得最气定神闲,就像那些稳考倒数一二三的,出了考场从来不关心答案。有能力随便买房的真学霸,可以站着不腰疼地评论这题太简单,复习没必要。只有那些天分不足,卯足了劲要争个名次的,互相嘴里装作没有学习,考试前暗搓搓的挑灯夜战,出了考场各种对答案,最焦虑的便是他们。
向前一步,战战兢兢。
退后一步,万劫不复。
——贰——
真正买不起房的人,还有什么希望吗?
最初他们也这样想过,怀着虔诚之心,点开一篇篇“月入3000,如何3年内买车买房”的故事。然而符合了“月入3000的开头”,却没有那一道神来之笔,天降亲爹亲妈亲对象,有心有力有首付。
也曾把月薪分成5份,开源节流,储蓄理财,投资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在太漫长,在银行卡余额还未到达指数级发展的起始点时,大多数人已经被漫漫长夜的现实腐蚀。
似乎也只剩下了三条路可走。
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坚持,找到发展自己的长处。这是少有的那些真正月入3000买车买房的故事,他们可能笔耕不辍,或将某一项技能打磨到光亮,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弯道超车。但我们知道,这始终是少数人,否则这样的故事又如何能得到传唱。
第二条是嫁豪娶富,找准目标对象的需求点,充分理解人性。但这条路,前提自身要满足硬件条件,没有这个“1”,后面加多少“0”也无济于事。如果你也不符合,那还有最后一条路。
学佛。
都好,可以,没关系。
“人有我无”的念头一上来,用尽气力掐灭它。
——叁——
但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不必受以上局限。
规则是给那些需要认同感,希望在群体中过得更为顺遂之人的。
少有人走的路,充满着来自旁人的眼光与压力。
你若拿买房作为身价与竞争的筹码,又怎能去责怪他人的现实?
突破阶层是一个悖论,人人都往前一步,相对位置依然未变。而这种努力,使得你身处其中,成为维系阶层的力量。
你想象着,或许有个世界。
没有丈母娘逼着你买房。
没有人在乎你有没有房。
不必挤破头,争夺孩子的教育资源。
人们更追求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但恰恰,你不自觉的充当着旁人里的一员,由衷的感叹着,不能不买房啊,并可以有理由条的罗列出万般缘由。
对抗焦虑,自身亦成为焦虑。
唯有心志,能突破束缚,还人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