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乘车回老家,途中一直在观望沿途风光。道路两旁是熟悉的田野,田野中正静静生长着大片大片已经微微泛黄的小麦。
在晨光的映照下,这大片的麦田,正在孕育着收获的喜悦和希望。
记得上次回家,这些麦田还是一片随风荡漾的绿色海洋,转眼,便已是收获在即了。
眼前的场景,让我立即对当下所处的时节产生了清晰直观的认识。这不同于手机里的时节提示,眼前的景象鲜活而有力地让我意识到——芒种要来了。
芒种,是一个从字面意义上,就非常好理解的节气。
“芒”,指的是有芒的农作物,“种”,为播种之意。芒种时节,正是种植有芒作物的最佳时机。《农历书》中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而在我国北方地区,芒种,正是小麦收获的时节,故此,芒种之名的含义,还有另一种解释。
——芒种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在我国华北一带,芒种正是小麦收割的时节。而在我国华南等地区,芒种则是水稻施肥,播种的重要时机。南北两地气候的差异,导致了作物的不同,同时,也丰富了芒种之名的含义。
然,总言之,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芒种的来临,都意味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场热火朝天的农事,即将伴随着盛夏炽烈的阳光而来临了。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自小满伊始,天地间阳气渐盛。至芒种时节,阳气盛极,而阴气逐渐化生。故而芒种一候之时,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至二候之时,喜阴的伯劳鸟便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而到了三候,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另一方面,芒种时节,随着气温的升高,降雨量的增多,导致湿邪、暑邪十分容易侵袭人体,导致疾病。因此,应当注意养生防范,防治疾病于未然。
那么,芒种时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芒种时节,已近仲夏,去春已远,百花凋落。因此,在我国古代,芒种时节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节俗活动——送花神。
二月二日,花朝节之际,人们举行盛大的活动以迎接花神。到了百花凋落的时节,人们也同样要以盛大的仪式来为花神践行,并表达感激之情,感谢花神为人间带来的姹紫嫣红的美丽。
可惜的是这样美好的节俗活动在今日已然不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可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依稀看到她的倩影。
《红楼梦》中这样描写到:“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花神你看,你带着姹紫嫣红而来,我们便以姹紫嫣红送你。
而在我国贵州一带,侗族的青年男女们,则会在这期间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泥巴仗。新婚的夫妇们,伙同一众好友,在田间,边插秧,边互扔泥巴,实在是生动而富有野性。
这些由劳作而引发的游戏热情,往往简单质朴,而又来得活脱激烈,最能点燃人们心中的热情。
最后,我们来谈论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节俗活动——煮梅。
芒种前后,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而新鲜的梅子往往口感酸涩,难以直接食用。人们常常会对其进行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煮梅。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心灵手巧,梅子的加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各种梅子酒、酸梅汤,花样繁多,实是夏季消暑解渴必备。
煮梅——这是一个听起来就十分具有意境以及文化底蕴的节俗。梅子,及其衍生食品,除了已然成为一种节令象征外,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的意象,用以渲染美妙的意境,承载作者又或是戏中人美好丰富的情感。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贺铸的闲情,“柳间眠,花里醉。不惜绣裙铺地。钗燕重,鬓蝉轻。一双梅子青”是晏几道的沉醉,“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则又是杨万里的闲情雅趣。
小小的梅子,却将人生万象都网罗进去了。
这是梅子的魅力吗?
也许吧,又或许该说,这是文化的魅力。
最后,再分享一个我很喜欢的句子吧。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我们夏至再见啦~
文字来源:不胜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甘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