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就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
——春娇与志明
《春娇救志明》是在电影院里看的,和一个很喜欢这个系列的女孩子一起。很喜欢导演的手法,小猥琐小清新小浪漫的市井爱情。
电影前十分钟怀疑自己跑错场,我庆幸我们买了一桶爆米花,嘎嘎刚的鬼故事吓得不行了,挡住眼睛还能吃一个爆米花缓解一下。每一部的开头,不是春娇在给志明讲鬼故事,就是志明在给春娇讲鬼故事,可能恐惧催生相互吸引的荷尔蒙吧,这让我想起来自己初三,被一个男生追着讲鬼故事,他一边讲我一边哭,一直追到家门口,鼻涕眼泪一起掉,然后那个男生森森的一笑,“这不是给你送回来了吗,再哭明天还给你讲。”“咣叽”自己把大门一锁,抹了一把鼻涕眼泪,嘿嘿笑了,被男生送回家感觉还挺好。
《春娇救志明》讲的是陷入中女危机的春娇拯救了一直长不大的志明,志明开始变成熟的过程。但我觉得其实救赎的更像是春娇,害怕感情害怕抛弃但没有逃避还是愿意给自己和志明一个机会去相信爱,守护爱。
彭浩翔和影评都有想表达出张志明很渣,余春娇很作。第一部里面透过公公的嘴就说过这两个人是“姣婆遇着知粉客”,但不知道我觉得人设都无比的真实。张志明花钱买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摆在家里,然后解释说这是每个男人都想做的事情;去遛狗的时候遇到美女搭讪有些顾忌但是没有拒绝,怕事情无法控制就直接找借口溜掉;发生误会只要没触及出轨就很少耐心去解释;在加油站的车上随口求婚说结婚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分不清因为想要bb才结婚还是因为喜欢才结婚;捐精这种事情直接推给春娇说他没问题只看春娇脸色;我无法确定,但是以上种种或多或少都能表现出男生的某种潜意识,无论现实中男生能表现的和张志明有多么不同,比他多么优秀,我觉得这是种天性使然,不分好坏。
余春娇就更贴切现实,比男朋友大,想存钱过安稳生活,性格大大咧咧随和也很敏感,占有欲强又不想表现的很廉价。所以表现的很紧张兮兮,担心打电话给志明的是女仔,时常怀疑这怀疑那,害怕被抛弃没有安全感,但是同时她又深刻的包容和喜欢着张志明的男性纯真。矛盾发生在在台湾遭遇地震时,志明叫不动春娇,自己先躲进桌子下面。这让春娇思考到底值不值得持续下去这种关系。我真不觉得是这是女生在作,分手也是极其正常的想法。因为余春娇这种人在凭着感觉生活,她成长的环境里,父亲这个角色没有给她安全感,塑造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但是她天性里又带着乐观和宽容,她在深深的矛盾。
感觉对这个角色很熟悉因为带入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很小的时候喜欢住姥姥家,初中住大伯家,再后来陪奶奶住,最后自己住,然后读寄宿学校,现在回想自己少的可怜的沟通机会大概也就是某些冬天的清晨,我妈起床给我煮方便面的时候,以及偶尔在路上遇到我爸给我零花钱的时候。我从小觉得我爸重男轻女,在懂事以后亲戚的谈笑声中我更加确认了当初自己出生的比重。小时候刷存在感的方式就是拼命吃饭,吃很多的话他们会笑,哪怕是撑到没知觉了,也觉得因为关注到我他们很开心,后来就做一个乖孩子,好好读书,不乱花钱,不骂人不打架,让人省心。我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吵起来的,感觉一年里有十个月在冷战,然后吵架,动手,我妈吃亏的多,被打的眼眶乌黑,手指差点掰断,被凳子抡。我大部分的时间在揣摩怎么撒谎怎么帮他们合拢关系,怎么不让他们恶语相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次如果我爸没踩住刹车,那车没在我膝盖前停住,我怕是这双腿早就没了。我有时候觉得分开比在一起好,我会轻松很多,我怕他们的话让彼此心寒,我怕我妈挨打,我怕我爸发脾气,每时每刻都在害怕的话,我就很想逃离。我成长期有两次想自杀的经历,一次在高二,那个晚上我突然意识模糊,不断幻想自己的各种死法,强迫自己都无法停止,然后在小军老师面前哭的涕泗横流,说的语无伦次,一夜无眠无话之后,那种想死想逃离的感觉就没再来。一次在大二,深感生命无力,恍惚就想放弃,不想被抛弃就必须主动逃离,最后也是一夜无眠以后,不再叙。也是在大二一年,父母经历了离婚再复婚的种种,过去七八年间,他们都说为了我和弟弟而活,而存续婚姻,这份陡然增加的生命枷锁让人觉得桎梏,在我对他们的婚姻失望之时,他们又莫名回归了普通的生活,我始终无法释怀。我不知道这种失望还会影响我多久,但我心里明白,怕是无谓了。我爸这种男人,他有能力但是很市井,爱斤斤计较又喜欢假装大方,明明心理柔软但是尖酸刻薄,喜欢抱怨,爱面子,大男子主义,但是他又很重情谊又很懂得体谅别人。
第二部里余春娇说,“我都一直很喜欢张志明,甚至都没发现他影响我至深,我发现我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其实我一直想避免成为我爸那样的人,尽管现在我能很好的跟他沟通跟他和解,但我猛然间发现,因为确确实的恨过,所以爱的痕迹也无法抹去,前几天我妈打电话时突然说我这表现像极了我爸,突然惘然。
爱恨皆成一个痴。
祝你们幸福,张先生和余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