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观后感

在广电总局的内容审查下,《我不是药神》不出意外的将矛盾转移,并在影片最后呈现了“更好的中国”。然而在国产片风情化的趋势下,稍微涉足社会现实已足够引起观众的高潮。徐峥、王传君的演技亮点外,影片中规中矩,胜在题材,引发的关于患者和医疗机构关系的社会讨论 和 推进的国家医保局开展准入谈判专项招标采购、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的决定 是影片带来的有益效果。但简单将制药商和病患置于对立面、寄希望于将高价药纳入医保范畴凸显出影片浅尝辄止的叙事逻辑,专利权受保护毋庸置疑,打着病人名义的降价呼声是短视且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法大于情毋庸置疑,前提是合理且受人尊敬的法。

《我不是药神》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提供了不是非黑即白的评判标准,而前者刻意忽视了政府在医疗研发和医疗救助方面的投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现实中的原型陆勇没影片故事中那么曲折离奇,司法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人情因素,或许这也是影片通过上映的原因之一,就像我不相信hongmao药酒跨省抓人有朝一日会上荧屏。陆勇案:司法的温度——不起诉决定书全文 给如今很多案子树立了典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