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非遗,初入古镇——湘潭大学赴浏阳首日启动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学习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非遗古镇发展,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长沙市浏阳市开展“浏存绝艺承古韵,阳帆非遗耀新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7月9日,团队成员前往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对当地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在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7月9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入眼是开阔平整的道路,精神焕发的村民。团队成员第一时间走访村委书记唐育根,初步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在与唐书记的深入交流下得知,在浏阳市政府的关注支持、人民日报李锋记者的大力推广下,张坊镇上洪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浏阳320余村综合排名第一,是乡村振兴的典范。

图为交流现场

       据唐书记介绍,上洪村村民分散居住,乡村产业发展最符合大山的路子。”第一,村内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浏阳前列,因地制宜发展了村落内部民宿,基础设施跟进模式建设,使上洪村成为湖南100大民俗集聚区之一,还被选为长沙第二届旅发大会会场;第二,道官冲依托非遗产业,将非遗与文旅结合,打造非遗古镇的旅游业形象,已有5户人家转型网红村代表;第三,利用当地优质水源培育有机蔬菜,“要自己吃过才知道好,才能放心拿出去卖。”唐书记诚恳道。

图为唐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村内基本情况

       上洪村的成功之处在于因地制宜运用了“古色+红色+绿色”的发展模式。作为大围山水源保护地,上洪村没有走发展工业的道路,而是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风格;村内红色旅游景点王守道故居,讲述了红色人物王守道经历长征,在革命时期任职中国第一任交通部长、湘赣两省省委书记,尽职尽责的革命道路;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风光,拥有长沙唯一标志性连片高山梯田,发展自然旅游产业,推动了乡村可持续发展。

       尽管上洪村乡村振兴成就斐然,但是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仍有“绊脚石”,最明显的短板在于人才和劳动力引进不足。上洪村占地十万亩,可使用的土地仅有五千亩,常驻人口仅1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占比60%,人口老龄化严重,村内产业缺乏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的带动,发展缓慢。唐书记提出,目前把实现村民安居乐业作为奋斗目标,助力村民回流,保障其就业率,提高村内就业人数和常驻人口。

       团队指导老师贺敏教授指出,本次实践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唐书记具有建设性意义想法的指导下,利用湘潭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优势,以及化工学院食品工程、中医药专业的相关功能进行接轨,在全省各地进行经验推介及宣传推广。


图为指导老师贺敏发言

       经过本次走访,团队成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未来几天的实践里团队成员将继续发挥湘潭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上洪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指导老师:贺敏

作者:王熙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